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香烟诱导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酶(γ-GCS)和活化蛋白(AP)-1亚单位c-fos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大鼠肺泡巨噬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香烟组和TGF-β1组。TGF-β1组加入终浓度为3 μg/L的TGF-β1,2 h后除对照组外,余2组均加入香烟烟雾提取物,对照组加入磷酸盐缓冲液。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肺泡巨噬细胞中γ-GCSh(重链亚单位)及c-f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香烟组γ-GCSh和c-fos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P<0.05,P<0.01)。TGF-β1组γ-GCSh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香烟组(均P<0.01);而c-fos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香烟组(均P<0.01)。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参与香烟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氧化/抗氧化失衡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诊科危重症患者的疾病种类、患病性别、年龄、时间分布等特点,用以合理安排医疗资源,提高急诊应急能力和诊疗质量。方法回顾整理我院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0日急诊科575名资料完整APACHE-II评分大于15分(含15),年龄大于16岁(含16)患者病例,分析危重症构成及规律。用EXCEL软件进行计算。结果急诊危重症患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急诊危重症位居前五位的是:神经科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中毒、颅脑损伤。急诊危重症患者男多于女,发病年龄段前5位的是:76岁以上,66~75岁,46~55岁,56~65岁,36—45岁。就诊量位居前五位月份是:1月、2月、3月、1off、4月。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我院16岁以上危重症疾病谱及性别、年龄、时间分布规律,为应对疾病高峰期,合理安排医疗资源,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对7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综合评估,根据严重程度分为A、B、C和D组,与对照组(18例)分别进行36条目健康测量简表(SF-36)评分,比较组间生命质量各维度的差别。结果A组患者在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和D组患者生命质量较对照组下降,D组下降维度最多且得分最低。结论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随着CO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增加其生命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联合呱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免疫球蛋白、P CT、CRP的影响。方法:将166例COP D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83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呱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观察组给予莫西沙星联合呱拉西林钠/他唑巴坦。治疗前、后对两组免疫球蛋白、PCT、CRP水平进行检测,并对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IgA水平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IgM水平显著降低( P<0.05),且观察组IgA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PCT、CRP 水平显著降低( P<0.05);且观察组PCT、CRP 水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细菌消除率为93.1%,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80.8%(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莫西沙星联合呱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可有效改善COPD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体液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反应,且具有细菌消除率高、无严重不良反应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气道重塑中的作用。方法选择40例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在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呼吸科门诊行气管镜检查的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按肺功能测定结果分为两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肺泡巨噬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的IL-17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的表达。结果。实验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泡巨噬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中IL-17表达[(0.3614±0.1896),(0.3062±0.0136)],较对照组[(0.2061±0.0198),(0.1957±0.0311)]明显升高,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GF—β1表达[(0.2801±0.0176),(0.2743±0.0039)],较对照组[(0.2065±0.0057),(0.1931±0.0153)]明显升高,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7可能在哮喘气道重塑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香烟诱导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谷氨酰半胱氨酸合酶(γ-GCS)和活化蛋白(AP)-1亚单位c-fos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大鼠肺泡巨噬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香烟组和TGF-β1组.TGF-β1组加入终浓度为3μg/L的TGF-β1,2 h后除对照组外,余2组均加入香烟烟雾提取物,对照组加入磷酸盐缓冲液.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肺泡巨噬细胞中γ-GCSh(重链亚单位)及c-f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香烟组γ-GCSh和c-fos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P<0.05,P<0.01).TGF-β1组γ-GCSh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香烟组(均P<0.01);而c-fos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香烟组(均P<0.01).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参与香烟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氧化/抗氧化失衡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谷胱甘肽(GSH)作为肺最主要的抗氧化剂在肺部抗氧化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是GSH生物合成的限速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患者肺内GSH水平降低和转化生长因子(TGF)哏浓度升高为特征。TGF-β1是GSH合成强有力的抑制因子,这种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对γ-GCSh编码基因转录过程的调控实现的。TGF—β1下调γ-GCSh表达的分子机制可能与活化蛋白(AP)-1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氨茶碱、盐酸氨溴索和红霉素对香烟诱导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活化蛋白(AP)-1亚单位c-fos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这几种药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抗氧化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大鼠肺泡巨噬细胞,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香烟组、地塞米松组、氨茶碱组、氨溴索组和红霉素组。后4组分别加入地塞米松、氨茶碱、盐酸氨溴索和红霉素,2h后除对照组外,每组均加入香烟烟雾提取物,对照组加入磷酸盐缓冲液。于不同时间点收取细胞爬片,分别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肺泡巨噬细胞中γ-GCSh(重链亚单位)、TGF-β1及c-fos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香烟组γ-GCSh、TGF-β1和c-fos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与香烟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和红霉素组γ-GCSh、TGF-β1和c-fos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与香烟组比较,还不能认为氨茶碱组和氨溴索组γ-GCSh、TGF-β1和c-fos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香烟烟雾提取物可使大鼠肺泡巨噬细胞γ-GCSh、TGF-β1及c-fos mRNA及其蛋白表达增加,地塞米松和红霉素可使香烟诱导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上述因子表达降低。提示这两种药物可能通过影响这些氧化应激相关因子的表达而发挥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社区获得性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社区获得性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发热持续时间、治疗前及治疗24、48、72 h和7 d后的血气分析、啰音消失时间、气管切开例数、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发热持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气管切开例数、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24、48、72 h及7 d后,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是治疗社区获得性SAP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硫酸沙丁胺醇、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AECOPD肺功能损伤分级Ⅱ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吸氧、规范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硫酸沙丁胺醇2 ml,布地奈德0.5 ml雾化吸入治疗。两组祛痰药均选用盐酸氨溴索30 mg静脉滴注,3次/d。两组疗程均为7 d,治疗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急性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9例,无效3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28.5,P=0.046)。急性呼吸困难缓解时间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0±1.39)d和(5.73±2.08)d,P<0.05〕,住院天数治疗组也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0±3.17)d和(12.16±3.97)d,P<0.05〕。结论氨溴索静脉滴注联合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氧雾化吸入辅助治疗AECOPD疗效显著,操作简便,临床症状改善快,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