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总结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时并发脑梗死的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行早期血管内治疗,宽颈动脉瘤采用球囊或支架辅助,术前抗血小板治疗,术中解痉、溶栓治疗脑缺血和脑梗死.结果 成功栓塞57例,死亡3例.术中动脉瘤破裂4例,术中脑血管痉挛12例,术中脑梗死8例.45例随访6~12个月,完全栓塞40例,遗留猫耳状瘤颈5例;其中遗留神经功能缺失5例.结论 评估病人凝血和耐受情况,合理使用抗血小板治疗,选择合适治疗时机,术中积极防治脑血管痉挛和脑梗死,可提高破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蛋白磷酸酶4 催化亚基( PP4 C) 在人脑胶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
相关性。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新鲜胶质瘤标本65 例,均经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证实; 另收集经颅脑手术治疗
的脑外伤或脑出血内减压切除的正常脑组织20 例作为正常对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所有脑组织标本
中PP4 C 蛋白的表达。分析胶质瘤标本、正常脑组织标本PP4 C 蛋白阳性表达程度; 收集和整理胶质瘤病人的
人口学特征资料、病理特征资料,并分析其与PP4 C 表达的关系。结果: 胶质瘤、正常脑组织PP4 C 蛋白阳性表
达程度分布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胶质瘤标本PP4 C 蛋白高表达率为64.62%,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标本
的10.00%( P<0.05) 。与低PP4 C 蛋白表达相比,高PP4 C 蛋白表达的胶质瘤病人中,星形细胞瘤、病灶≥3 cm、
Ⅲ~Ⅳ级的病人占比显著高,二者在病理类型、病灶大小、WHO 分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多因素
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病灶大小、WHO 分级是胶质瘤病人PP4 C 蛋白高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
论: 胶质瘤病人存在高PP4 C 蛋白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病理类型、病灶大小、WHO 分级等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单鼻孔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等进行观察与分析,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手术并发症,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60例符合单鼻孔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患者,并对其实施单鼻孔蝶垂体腺垂体腺瘤手术且对其进行手术观察与数据统计,最后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肿瘤完全切除者占96.67%、术中平均出血量(110.00±10.00)ml、手术平均时间(1.48±0.21)h、平均住院时间为(7.00±1.00)天以及术后并发症占6.67%。结论:单鼻孔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疗效确切,同时应严格掌握好单鼻孔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疗效且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急性脑出血后血肿腔引流液及外周血中凝血酶(THR)、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动态变化,观察其与患者脑水肿、神经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75例行血肿清除术或血肿钻孔引流术的急性脑出血患者为对象,分别于术后第1、3、7、14天采集外周血及血肿腔引流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及血肿腔引流液中THR、MMP-9表达水平,并测定各时点头颅CT所示脑水肿比值。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术后第1、3、7、14天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判断急性脑出血后血肿腔引流液及外周血中THR、MMP-9表达水平与脑水肿比值、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出血患者术后3、7天血肿腔引流液及外周血中THR、脑水肿比值、MMP-9高于术后1天(P<0.05),术后14天血肿腔引流液及外周血中THR、脑水肿比值、MMP-9均低于术后1、3、7天(P<0.05)。术后3、7天血肿腔引流液及外周血中MMP-9高于术后1天(P<0.05),术后7天血肿腔引流液及外周血中MMP-9低于术后3天(P<0.05),急性脑出血患者术后3天NIHSS评分高于术后1天(P<0.05),术后7天NIHSS评分低于术后1、3天(P<0.05),术后14天NIHSS评分低于术后1、3、7天(P<0.05),急性脑出血后血肿腔引流液及外周血中THR、MMP-9与脑水肿比值、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脑出血后血肿腔引流液及外周血中THR、MMP-9动态变化与脑水肿、神经功能损伤密切相关,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D-二聚体(D-D)预测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244例,其中术后发生DVT患者56例(DVT组),无DVT发生患者188例(非DVT组),观察两组血常规和D-D水平。结果 DVT组和非DVT组术前及术后3d时WBC、PLT和单核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术前及术后3d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为(6.13±1.46)×109/L和(7.10±1.52)×10~9/L,明显高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术前及术后3d时D-D分别为(1.72±0.40)ug/mL和(5.22±1.12)ug/mL,明显高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3d时D-D水平预测DVT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3和0.934(P<0.05),截断值分别为1.69μg/mL和4.08μg/mL,其灵敏度分别为58.90%和85.70%,特异度分别为89.36%和86.70%;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预测DVT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6(P<0.05),截断值为5.56×10~9/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20%和72.87%。术后3d中性粒细胞计数无预测价值。结论中性粒细胞计数、D-D在神经外科术后DVT预测方面有一定价值,其中术后3d时D-D预测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显微解剖下经额底纵裂入路及相应的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相关指标,分析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结构分布情况。方法选择完整浸泡于10%福尔马林的成人尸头标本15具(30侧),在显微镜下经额底纵裂入路进行解剖,检测和分析大脑前动脉远侧部位和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显微解剖相关指标,观察重要动脉血管分布情况。结果大脑前动脉A1段的左侧管径(2.67±0.29)mm,长度(133.68±1.63)mm;右侧管径(2.24±0.35)mm,长度(13.21±1.31)mm;出现变异的标本有2例(13.3%)。A2段的左侧管径(2.48±0.43)mm,长度(19.24±3.27)mm;右侧管径(2.51±0.52)mm,长度(20.15±3.54)mm;均未见变异和不对称情况。前交通动脉的长度为0~8.9 mm,平均(3.51±0.88)mm;直径为0~4.0 mm,平均(1.24±0.61)mm。前交通动脉的穿通支有1~5支,平均(2.3±1.01)支。Heubner回返动脉未见发育异常,其长度为21.14~37.52 mm,平均(27.11±3.15)mm。结论经额底纵裂入路对人体头颅进行解剖,分析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相关指标,明确了该部位的解剖结构及分布情况,有助于指导该部位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结构分析、病变探索和临床手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