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 总结近年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患者重返运动的评估方法,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于CNKI、万方、PubMed、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FMRS)数据库,检索与ACL重建术后重返运动评估指标相关文献,检索范围2010年—2023年,最终纳入66篇文献进行综述。从重返运动时间、客观评估指标以及心理评估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重返运动是ACL损伤患者和医生共同的愿望,合理完善的重返运动评估方法不仅能帮助患者恢复至伤前运动水平,还能避免患者再次损伤。目前,临床判断患者能否重返运动的主要标准为时间,术后9个月重返运动可以降低再次损伤发生风险已基本达成共识。除时间外,还需要对患者下肢肌力、跳跃、平衡性等方面进行测试,以全面评估患者功能恢复程度,以及结合运动类型确定不同的重返运动时间。此外,研究表明部分患者因心理因素影响导致术后无法恢复至伤前运动水平,因此心理评估在重返运动中有着重要意义,需要在评估时完善相关项目。结论 重返运动是ACL重建术后研究热点之一,目前相关评估方法较多,有待更多研究进一步优化,以构建一个全面、标准化综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分析腕关节镜下单通道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CTS)的资料,探讨该术式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之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收治的腕管综合征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腕关节镜下单通道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然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至少6个月的随访,并运用改良波士顿腕管综合征评分量表(SSS评分和FSS评分),对患者术前与术后症状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经过随访研究,47例患者手麻症状及手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手腕部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治疗前SSS评分为(37.23±2.42),治疗后为(12.47±0.95),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FSS评分(10.00±1.12),治疗后为(30.76±2.64),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腕关节镜下单通道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可以取得可靠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的缓解患者手麻等症状及提高手功能,术后疼痛等并发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锚钉辅助伸膝装置联合重排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8月—2019年5月采用锚钉辅助伸膝装置联合重排术治疗并获3年以上随访的21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临床资料。男8例,女13例;年龄13~26岁,平均19.4岁。21例均有明确反复髌骨脱位史(2~5次,中位数3次);病程1~16年,平均5年。术前Lysholm评分为(67.5±6.3)分,Kujula评分为(64.1±7.0)分。MRI检查排除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损伤;CT检查示髌股关节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距为2.05~2.56 cm,平均2.16 cm;X线片检查示下肢力线无明显异常。采用术前及术后3年Lysholm评分、Kujula评分,以及术后3年Insall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切口感染、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发生。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0~3.5年,平均3.2年。术后3年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髌骨位置正常,髌骨轴位X线片(30°、60°、90°)示髌股关节对合关系良好。随访期间无锚钉脱落、断裂,无明显假关节形成,未成年患者无骨骺损伤表现。术后3年Lysholm评分为(91.5±7.1)分,Kujula评分为(88.1±7.6)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t=11.57,P=0.00;t=12.78,P=0.00)。根据Insall疗效评定标准,获优12例、良4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76.2%。结论 采用锚钉辅助伸膝装置联合重排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操作简便,中期疗效满意,并发症少,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研究伸膝装置联合重排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前后患侧膝关节运动学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复发性髌骨脱位并行锚钉辅助伸膝装置联合重排术的患者共45例45膝为研究对象,同时收集45例正常人膝关节运动学数据。手术组45例,其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12~16岁,平均(13.00±1.25)岁;右膝20例,左膝25例。健康对照组45例,其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12~16岁,平均(14.00±0.75)岁;右膝22例,左膝23例。记录术前和术后12个月患膝膝关节运动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将术后12个月患膝与正常人膝关节运动时6个自由度活动范围及步数、步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术后12个月患者的最大伸膝角度较术前减小(P<0.05),平均步数减小(P<0.05),平均步长变长(P<0.05)。(2)术后12个月患者膝关节内外翻角、内外旋角、屈伸角、前后位移、上下位移、内外位移及步数、步长与正常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伸膝装置联合重排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可获得满意的早期膝...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3种小分子拮抗剂(TN14003、T140、AMD3100)阻断SDF-1/CXCR4信号通路对骨关节炎(OA)软骨细胞表达的影响,为寻找一种高效的OA治疗药物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OA软骨细胞随机分成4组,A组、B组、C组分别加入TN14003、T140及AMD3100,D组为对照组。第2天、第4天时,qRT-PCR检测各组软骨细胞Ⅱ型胶原(ColⅡ)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软骨细胞ColⅡ蛋白相对表达量。第10天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软骨细胞ColⅡ表达。结果 培养第2天、第4天时,4组软骨细胞ColⅡ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①不同时间点软骨细胞ColⅡ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有差异(P <0.05);②4组软骨细胞ColⅡ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有差异(P <0.05);③4组软骨细胞ColⅡ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进一步行两两比较,结果提示第2天、第4天时A组软骨细胞ColⅡ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其他3组(P <0.05)。第10天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A组软骨细胞ColⅡ染色最深,B组、C组、D组依次变浅。结论 TN14003较T140、AMD3100能明显缓解OA软骨关节退变,有望成为一种高效的抗OA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背景: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易伴发血管及神经损伤,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但目前对于膝关节脱位多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上,手术时机的选择和术后步态指标缺乏评估.目的:通过三维步态分析探讨Ⅰ期关节镜下修复重建膝关节脱位多发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上指导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术后功能锻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已有针对lncRNAmi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对骨关节炎发生发展调控机制的研究,课题组前期研究已通过数据库筛选出符合条件的NONHSAT248596.1和miR-146a-5p,尚缺乏体内实验来验证上述调控机制。目的:探究NONHSAT248596.1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4型趋化因子受体轴介导体内骨关节炎软骨退变进程中对miR-146a-5p发挥的竞争性内源性RNA调控作用。方法:取36只新西兰兔,通过向右侧后肢膝关节注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溶液建立骨关节炎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4组,lncRNA组、mi RNA组、ce RNA组、对照组分别向造模膝关节内注射NONHSAT248596.1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mi R-146a-5p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mi R-146a-5p+NONHSAT248596.1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及空慢病毒载体。造模第4,8,12周,取膝关节软骨组织和软骨下骨组织进行相关检测。结果与结论:(1)苏木精-伊红与番红O固绿染色显示,4组软骨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变表现,造模第4周时,lncRNA组软骨组织中的软骨细胞肿胀、细胞极性消失,细胞外基质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术中导航3D导板辅助MPFL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膝关节运动学情况。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3D导板组(3D组)和常规组,2组的性别占比,年龄无显著差异,对2组患者的术前、术后3、6、9、12个月患膝关节活动的六个自由度进行测量、对比分析,同时与30例健康成人膝关节运动学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2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屈伸角度范围相比无差异(P>0.05),但均小于健康成人(P<0.05),3D组患者在术后6、9个月的屈伸角度范围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3D组与健康成人相比无差异(P>0.05),常规组在术后6、9个月屈伸角范围小于健康成人(P<0.05)。结论 膝关节运动学分析仪能更加客观、动态评估膝关节的运动学及功能;应用3D打印导板辅助行MPFL重建可获得更满意的膝关节运动学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采用单排改良Mason-Allen技术与双排缝线桥技术修复中型肩袖撕裂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1月—2022年5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40例中型肩袖撕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例采用单排改良Mason-Allen技术修复肩袖撕裂(单排组),20例采用双排缝线桥技术修复肩袖撕裂(双排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肩袖撕裂大小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评分、T2*值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周及3、6、12个月的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包括主观影响、疼痛、前屈、内旋、外旋、外展、肌力评分及总分),行功能MRI检查基于超短回波时间(ultrashort-echo-time,UTE)-T2*技术计算T2*值,定量评估肩袖组织愈合情况;术后12个月基于Sugaya分型标准评价肩袖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1年随访,无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术后肩袖再撕裂等并发症发生。组内比较示,两组术后各时间点Constant-Murley评分中的疼痛、主观影响、前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使用基于股骨外侧髁软骨顶点(apex of deep cartilage,ADC)设计的个性化股骨定位器辅助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患侧膝关节运动学变化情况。方法 2021年1月—2022年1月共纳入40例符合选择标准的初次ACL断裂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使用基于ADC设计的个性化股骨定位器辅助ACL重建)和对照组(不使用上述个性化股骨定位器辅助ACL重建),每组20例;另外收集20名膝关节正常志愿者作为健康组。3组患者/志愿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使用Opti_Knee膝关节三维运动测量分析系统对所有患者行步态分析,记录膝关节6个自由度(屈伸角、内外翻角、内外旋角、前后位移、上下位移及内外位移)和运动周期(最大步长、最小步长及步频),将患者数据与健康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健康组志愿者屈伸角为(57.80±3.45)°、内外翻角为(10.54±1.05)°、内外旋角为(13.02±1.66)°、前后位移为(1.44±0.39)cm、上下位移为(0.86...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