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1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增强深部成像的相干光断层扫描技术(enhanced depth imag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OCT)是在传统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基础上改进的能反映脉络膜组织结构的技术,可以定量测量脉络膜厚度,初步检测脉络膜血流情况,是一种简单、快捷、经济、实用的新方法,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了依据.目前,以健康人脉络膜厚度的研究为基础,这一技术已经用于多种眼底疾病特别是黄斑部疾病如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高度近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黄斑裂孔等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视网膜大动脉瘤(RAM)的临床特点及激光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激光治疗的23例(23眼)RA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眼底彩照、荧光血管造影及激光治疗效果。结果 23例患者年龄33~86岁,平均(63.39±13.22)岁,<50岁4例(17.39%),>50岁19例(82.61%)。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16例(69.57%)。男性∶女性为8∶15。均为单眼发病。22例颞侧发病,其中15例为颞上方,7例为颞下方;1例鼻上方发病。22例为单发,1例为2个瘤体。视力:指数~0.6。对所有患者进行多波长氪离子激光治疗后3~6个月随访视力、眼底彩照,并复查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发现所有患者动脉瘤体均完全或部分萎缩、闭塞,渗出、出血逐渐吸收,视力提高18例、不变5例,无视力下降者,未出现瘤体破裂等并发症。激光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视力)分别为0.54±0.11、0.39±0.08,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M好发于老年女性,绝大多数单眼发病,多数为单发病灶,临床特点明确,荧光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并进行随访。多波长氪离子激光治疗RAM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18岁,因右眼视力下降1个月,左眼视力下降10d,于2004年7月22日收住本院治疗。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眼部检查:裸眼视力右眼0.08,左眼1.0。眼前段未见异常,玻璃体轻度混浊。右眼视乳头边界不清,周围有火焰状出血和黄白色坏死灶,颞下支血管旁有黄色渗出(图1a)。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瞬康医用胶(α-氰基丙烯酸酯组织黏合剂)对兔视网膜的毒性。方法18只日本大白兔每只兔随机选择一眼作为实验眼(实验组,n=18),在玻璃体腔内注射瞬康医用胶0.05ml;另一眼作为对照眼(对照组,n=18),注射生理盐水0.05ml。2组均在注射前和注射后规定的时间内行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视网膜电图(ERG)等检查,在实验结束时,摘除眼球进行光学显微镜检查。结果2组术后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均未见异常炎症反应;2组ERG的视杆细胞反应(Rod—R)、Max—R、视锥细胞反应(Cone—R)的b波振幅,振荡电位(Ops)的P,波振幅,30Hz闪烁反应的平均振幅测量数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光镜下视网膜各层细胞形态良好、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少于0.05ml的瞬康医用胶对兔视网膜短期内没有毒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首诊眼科与非首诊眼科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CMVR)的眼底特征。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4年7月至2017年9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眼科确诊的AIDS合并CMVR患者22例41只眼纳入研究。因眼部症状来眼科就诊后发现AIDS者7例14只眼(FVO组),已知患有AIDS后发生眼底病变者15例27只眼(FVNO组)。所有患者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检查;屈光间质清晰者21例39只眼均行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其中5例行FFA检查;5例行OCT和眼部B型超声检查。将CMVR分为暴发型及懒惰型。除2例4只眼外,其余20例37只眼均进行了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静脉滴注更昔洛韦治疗。41只眼中,行玻璃体腔注入更昔洛韦治疗12只眼;因视网膜脱离行25G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手术10只眼;因广泛视网膜脱离,患者放弃手术治疗7只眼;未接受任何眼科治疗12只眼。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23±39)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暴发型、懒惰型CMVR的发生率及各自眼底特征。两组患者初诊及末次随访时的视力差异以及CD4+T细胞计数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患者病灶是否累及黄斑以及病灶波及范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暴发型CMVR表现为沿大血管分布的浓密的黄白色坏死灶伴出血以及伴或不伴卫星灶;懒惰型CMVR表现为稀疏的黄白色颗粒状外观病灶伴少许出血。伴随体征包括霜样树枝样血管鞘、视网膜动脉闭塞及视盘水肿等。FVO组7例14只眼均为暴发型。其中,伴视网膜动脉闭塞2例2只眼;伴视盘水肿1例2只眼,为双眼发病者。FVNO组15例27只眼中,暴发型13例21只眼,懒惰型4例6只眼。暴发型患者中,伴霜样树枝样血管鞘4例6只眼,伴视网膜动脉闭塞10例12只眼,伴视盘水肿4例4只眼。FVO组与FVNO组初诊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4,P=0.133);末次随访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0,P=0.001);初诊时CD4^+T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2,P=0.378)。FVO组病灶累及黄斑和病灶范围波及3~4个象限的患眼数高于FNV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552、7.865,P=0.006、0.005)。结论AIDS合并CMVR首诊眼科者较非首诊眼科者眼底浓密的坏死病灶累及黄斑更多,病灶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在非接触式全视野镜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摘出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48眼)眼球穿孔伤合并眼内异物的临床资料。所有玻璃体切除眼内异物摘出联合手术均在非接触式全视野镜下完成。结果48眼眼内异物均一次性成功摘出。对40眼随访3~35月(平均11个月),38眼(95.00%)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2眼(5.00%)视力不变。结论在非接触式全视野镜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摘出术可提供宽广的手术视野,明显改善视力、因此是治疗眼内异物的一种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找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预防23G微创玻璃体手术后早期低眼压的发生。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将2011年7月至2012年9月在徐州市眼病防治研究所行23G微创玻璃体手术的连续病例资料分为3组:术中无巩膜切口渗漏未予缝合为无渗漏组,有巩膜切口渗漏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瞬康胶组(用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医用胶封闭伤口)、缝线组(用8-0缝线缝合巩膜切口),每组30例。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间术后早期低眼压的发生率,用秩和检验比较各组结膜充血程度、患者舒适度、最终随访视力的差异。结果3组术后1周内发生低眼压的情况:缝线组无低眼压发生,瞬康胶组、无渗漏组分别有1例(3%)、4例(13%)发生低眼压,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91,P<0.05)。3组患者在术后1 d(Z=9.917,P<0.01)、3 d(Z=9.620,P<0.01)、1周(Z=10.221,P<0.01)时结膜充血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无渗漏组最轻,缝线组最重。3组患者在术后3 d时术眼疼痛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2.502,P<0.01),无渗漏组最轻,缝线组最重。3组患者术后2个月时视力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4.234,P>0.05)。3组在术后2周、4周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测均未发现切口内有纤维组织内生。结论应用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医用胶或缝线封闭渗漏的巩膜切口能够有效地预防23G微创玻璃体手术后早期低眼压的发生。其中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医用胶具有无创、安全有效、使用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6岁.因左眼突发疼痛伴视力下降2d于2009年2月11日来我院眼科就诊.既往无关节炎、系统性血管炎等全身疾病史.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5,左眼视力0.2,矫正均不能提高.右眼眼前后节均未见异常;左眼轻度上睑下垂,球结膜轻度充血伴眼球轻度向前突出,无触痛,眼球运动正常,屈光间质清楚,无房水及玻璃体闪辉,视盘充血,鼻上方视网膜灰白色圆形扁平隆起,下方周边环形浅棕色隆起(图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显示,右眼视盘颞上方斑片状强荧光;左眼视盘轻微荧光渗漏,鼻上方视网膜弥漫强荧光.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及结核菌素(PPD)阴性,红细胞沉降率、IgG、IgA、IgM,补体C3、C4、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O均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23-G微创玻璃体手术联合吊顶灯治疗上方球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50例50眼因上方球形RRD行23-G微创玻璃体手术.术中采用23-G两步法经结膜、巩膜穿刺置微套管,于下方6点位睫状体平坦部插入吊顶灯,在非接触式全视野镜下行23-G微创玻璃体手术联合眼内激光光凝封闭裂孔并注入全氟丙烷(C3Fs)填充.随访5~49个月,平均(23.9±1.3)个月.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结膜充血状态及眼部刺激征和炎症反应,分析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变化.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术中巩膜切口渗漏需缝合17眼(34%),无医源性裂孔、出血等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结膜充血、眼部刺激征及炎症反应轻,1眼(2%)术后第1天出现一过性低眼压,翌日恢复,16眼(32%)一过性眼压升高,经降眼压治疗在平均4d内恢复正常.无出血、渗出、脉络膜脱离、眼内炎等术后并发症发生.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49眼(98%),最终视网膜复位50眼(100%).42只黄斑脱离眼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2.82±0.69、4.34±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72,P<0.01);8只黄斑未脱离眼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4.61±0,19、4.70±0.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0,P>0.05).结论 23-G微创玻璃体手术联合吊顶灯治疗上方球形RR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Ⅱ期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IOL)治疗玻璃体手术后无晶状体眼的手术方式和术后疗效。分析并发症。方法对68例(68只眼)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患者行折叠式IOL11期植入术。根据晶状体囊膜的完整性来选择手术方式:50只眼有完整的或大部分残留的后囊膜。行IOL睫状沟植入术,18只眼后囊膜大部分或完全缺如,行IOL双侧襻的睫状沟缝线固定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视力变化。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手术结束时IOL位置居中;术后IOL偏位1例,玻璃体积血1例,眼压轻度升高3例,经手术或对症处理后恢复良好。随访2~4个月,平均,个月,所有术眼IOL居中,视网膜平伏。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2.51±0.44、4.38±0.29(五分记录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配对t检验,t=29.017,P〈0.01)。结论Ⅱ期植入折叠式IOL治疗玻璃体手术后无晶状体眼,手术切口小,手术反应轻,可以明显提高视力,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办法,术中应注意根据晶状体囊膜情况采用适当的植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