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MSCT冠状动脉成像这一无创技术的发展为诊断冠心病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手段。随着16层螺旋CT的引进应用,由于其无创性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优点,运用16层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已被越来越多的医院所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分析2007年7月—11月间32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的患者(男23例,女9例,平均年龄56.2岁)D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资料,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探讨DS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准确性。结果32例中,DSCT显示的冠状动脉直径≥1.5mm的节段有436个,431个冠脉节段可以进行评估,可评估率为98.85%。DSCT发现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99.17%(119/120),特异性:97.43%(303/311),阳性预测值:93.70%(119/127),阴性预测值:99.67%(303/304)。对于冠状动脉狭窄检出的准确率为95.00%。配对χ^2验结果说明DSCT和CAG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77)。同时,Kappa一致性检验说明DSCT和CAG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分级方面存在一致性(κ=0.930)。结论DSCT对检出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高,可作为高危人群冠心病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源64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显示腹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腹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双源64螺旋CT血管成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仿真内镜(VE)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结合原始横断面增强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3例腹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双源64螺旋CT血管成像后均能清楚显示腹主动脉狭窄的真腔和扩张假腔的情况。结论:64螺旋CTA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血管成像方法,具有安全、可靠和独特的优越性,为诊断和治疗腹主动脉夹层提供了一种精确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双源CT前置门控与回顾性门控扫描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选取临床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者120例。60例行前置门控扫描,另60例行回顾性扫描。前置门控根据心率分为A(≤70次/分)、B(>70次/分)两组,分别采用步进-点射式扫描和适应性扫描。回顾性门控根据心率分为C(≤70次/分)、D(>70次/分)组,选取冠脉显示好的期相进行重建。采用4分法分析冠脉节段及图像质量,同时比较各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各组年龄、性别、BMI、平均心率、心率变异率、图像噪声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2801段冠状动脉进行分析,A~D组合格率分别为95.9%(702/732),83.8%(547/653),97.1%(720/742),86.9%(586/674),其中A组与C组、B组与D组合格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3.28±0.23)mSv,(5.49±1.31)mSv,平均(4.35±1.44)mSv,C、D组分别为(15.29±0.55)mSv,(13.44±1.11)mSv,平均(14.51±1.32)mSv,分别降低78.55%和59.16%,平均降低70.03%。A、B组间辐射剂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双源CT前置门控扫描能够对冠脉检查提供足够的诊断信息,并能够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因此能够用于可疑冠脉疾病的筛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源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显示下肢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可疑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结合原始横断面增强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7例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后均能清楚显示下肢动脉狭窄的情况,20例腔内的血栓清晰地显示,27例下肢动脉显示清晰。结论:双源64层螺旋CTA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血管成像方法,具有安全、可靠和独特的优越性,为诊断和治疗下肢动脉栓塞提供了一种精确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比较双源CT前置门控和回顾性门控扫描在高心率检查者中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 选取临床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心率>70次/min的检查者80例.40例行前置门控扫描,另40例行回顾性门控扫描.前置门控扫描根据BMI分为A,B两组进行适应性扫描.回顾性门控根据BMI分为C,D组,选取冠脉显示好的期相进行重建.采用4分法分析冠脉节段及图像质量,同时比较各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各组年龄、性别、BMI、平均心率、心率变异率、图像噪声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2009段冠状动脉进行分析,A~D组合格率分别为82.7%(456/552).83.9%(379/452),86.9%(502/578),B5.1%(363/427),其中A组与C组、B组与D组合格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3.06±0.84)mSv,(5.38±1.29)msy,前置门控有效辐射剂量为(4.46±1.21)mSv,回顾性扫描C,D组分别为(7.90±2.01)mSv,(13.34±1.21)mSv,回顾门控有效辐射剩量为(13.08±3.19)mSv,分别降低44.3%和41.2%,平均降低63.0%.A组与C组、B组与D组比较辐射剂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双源CT前置门控适应性扫描能够为冠脉检查提供足够的诊断信息,并能够明显降低辐射剂量,能够用于可疑冠脉疾病的筛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源64层螺旋CT在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扫描技术。方法:对184例临床拟诊为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CTPA检查,采用团注实验法(bolustest)测试循环峰值时间,以峰值时间加1s作为肺动脉扫描的延迟时间,再对肺动脉进行成像扫描。结果:184例均成功完成CTPA扫描检查,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强化均匀,通过后处理技术均清晰显示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结论:双源64层螺旋CT进行CTPA检查,选择恰当的延迟时间至关重要,而恰当的延迟时间又能使对比剂的用量减到最低。此方法简便快捷,达到延迟时间个体化,可作为CTPA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双源CT在儿童泌尿系统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源CT对儿童泌尿系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24例超声显示肾积水或其它泌尿系统病变的患儿行双源CT平扫、肾实质期扫描(注药后10s)及延迟扫描,将原始资料送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及三维图像重建,获得完整的尿路造影影像。结果:12例儿童泌尿系统成像均获得了满意的三维图像,双源CT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100%(24/24)。结论:双源CT尿路造影适用于儿童泌尿系疾病检查,它具有超高速、低辐射剂量和三维显示等优点,可作为儿童泌尿系疾病的一种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应用DR摄影的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5年引进飞利浦DR摄影系统,经过三年的使用,发现有许多问题值得注意,为进一步提高影像质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受检者和放射技师的辐射剂量,我们提出以下事项,请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源CT低剂量扫描在幼儿支气管异物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68例可疑支气管异物的幼儿行双源CT低剂量平扫,将原始资料送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及三维图像重建,获得完整的支气管各种影像。结果:68例支气管异物的幼儿成像均获得了满意的三维图像,双源CT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双源CT低剂量扫描在幼儿支气管异物检查中的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它具有超高速、低辐射剂量和三维显示等优点,可作为幼儿支气管异物的一种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