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 我国在流行性出血热(简称EHF)传染源调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经血清学证实31种小型动物携带EHF病毒(EHFV)抗原。我省证实有9种,其中啮齿动物占7种。本文试从鼠密度、带毒检测、病毒分离及结合流行病学特征,对我省所查出的带毒动物进行综合分析,为控制EHF的发生和流行提供预防对策。一、黑线姬鼠密度与EHF发病关系黑线姬鼠是我省EHF流行区野外主要优势种,在沿江疫区占鼠类构成比的94.2%,沿淮疫区占86.8%。根据其区系分布及季节消长与本病流行基本符合这一规律,通过1970~1974年的验证,证实用9月份黑线姬鼠密度预测本地区当年EHF疫情具有一定程度准确性(表1)。吴系科等[流行病学杂志1981;2(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