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1世纪以来,全球已发生3次流感大流行,每次均波及我国。我国卫生系统每次都对流感流行作出积极应对,逐渐积累了对流感的防控经验,并将我国的传统医药--中医药用于抗流感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同时,还带动了我国抗流感中成药的研究,奠定了中成药在流感治疗中的临床地位。  相似文献   
2.
手足口病近年来在国内时有流行报告,而临床经验证明传统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有显著疗效。为了充分继承和发挥祖国传统中医药的优势、丰富医学理论建设以及为中成药制剂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本文就用于治疗手足口病的常用口服中成药制剂及临床研究数据作一总结和介绍。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0岁,因中上腹不适12d、呕血2次于2007年10月4日入院。既往身体状况不佳,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史,无家族遗传史,无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T36.5℃,P80次/min,BP120/70mmHg,R18次/min;全身皮肤黏膜轻度黄染,肝掌(+),蜘蛛痣(-);两肺叩诊呈清音,呼吸音清,未及干湿罗音;HR8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及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上界位于右侧锁骨中线第5肋间水平,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1cm,移动性浊音(+/-),余阴性;双下肢浮肿,右下肢胫前皮肤破损(4cm×4cm)伴有压痛及红肿;肱二头肌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对茵栀黄注射液中绿原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岛津VP-ODS C18(5μm,150mm×4.6m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15:84:1);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7nm;柱温30℃。结果绿原酸在0-2.688μg性关系良好(r=0.9997),加样回收率为93.65%(RSD=3.5%)。结论本方法简单、迅速、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对茵栀黄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采用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和收治病人人数天数计算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acterial use density, AUD)的准确性,以确定一个适用性更高的AUD计算方法。方法:分别使用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和收治病人人数天数(即抽样时间段内出院人数×平均住院天数)计算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9-2011年每年,以及2012年1-3月每月住院病人的AUD,记为AUD1和AUD2,比较月度AUD1和AUD2、年度AUD1和AUD2的离散度。结果:月度AUD1的离散度显著小于月度AUD2离散度,年度AUD1和年度AUD2的离散度相差不大。结论:与收治病人人数天数相比,使用实际占用总床日数计算AUD适用性更佳,更能真实反映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6.
2004年印发并实施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规范我国抗菌药物临床管理和合理使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顺应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的变化及新抗菌药物品种的上市和使用、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水准,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修订、充实并印发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本文介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的修订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变更和作用定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Ⅰ期临床试验的生物样本管理质量.方法 根据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物临床试验数据现场核查要点》和医院体系文件,收集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Ⅰ期临床试验的质控检查和现场核查报告中的样本管理差错,分析各类差错类型的典型案例,并提出相应纠正措施.结果 共纳入253份Ⅰ期临床试验报告.其中,发生样...  相似文献   
8.
  目的  Ⅰ期临床试验的生物样本管理质量直接影响临床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近几年生物样本管理问题已经是国内外十分关注的研究问题之一,本研究建立Ⅰ期临床试验生物样本的流程化管理体系,旨在提高生物样本质量和工作效率,为规范Ⅰ期临床试验的生物样本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从生物样本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要求两个方面总结经验,阐述影响Ⅰ期临床试验生物样本质量的人员、标签标识、接收、转运、处理、设备、物资、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文件管理和样本信息化管理等过程。  结果  依托生物样本信息管理系统、温度智能监控报警管理系统、专业的样本管理人员、完善的制度和SOP,建立了一套规范的生物样本流程化管理体系,提高了样本管理的质量。截至2020年12月底,共接受国家药监局现场核查42次,省药监局现场检查5次,免临床核查的试验共29个,涵盖60余个药物,均顺利通过核查。  结论  高质量的临床生物样本是Ⅰ期临床研究数据和结果的可靠性、完整性和科学性的核心因素之一。建立规范的流程化生物样本管理体系可提高药物临床试验的研究质量,能有效杜绝或减少临床试验生物样本流程化管理过程中样本转运、样本处理、出入库和日常管理等问题发生,保证药物临床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可比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9.
三唑类抗真菌药常用于艾滋病机会性真菌感染的治疗。但该类药物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对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的几个主要代谢酶,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诱导作用。因此,两类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若不进行适当的调整往往影响药物的疗效。该文综述了已公开报道的三唑类抗真菌药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的相互作用机制与处理措施,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