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食道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120例,服药后进行疗效观察。最长70天,最短25天,其中62例经一年后随访未见复发,余治愈后均未随访,临床治愈102例,占85%;好转14例,占11.7%;无效4例,占3.3%。  相似文献   
2.
孟桂琴 《临床医学》2008,28(7):84-85
目的 探讨结核性腹膜炎的超声显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声像图改变特征.结果 结核性腹膜炎有特征性的声像图改变,并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结论 超声检查可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探讨蒙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63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蒙医辨证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评估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疗效率为91.04%;对照组总疗效率为69.8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蒙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显著,毒副作用少,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翼状胬肉的病因至今尚无定论:有人认为是炎症过程;有人认为是成纤维细胞增生后的原发性角膜变性;还有人认为是弹力纤维发育异常而产生的弹力纤维变性所致。作者研究证明了翼状胬肉的病因有免疫学机制。作者对26例患者手术切除的胬肉组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了研究。先将切除的胬肉在-20℃贮存,冷冻切片厚度6μm。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胬肉组织中的lgG、lgE、IgA和IgM。切片在波长为300—450nm的紫外线显微镜  相似文献   
6.
孟庆娟  孟桂琴 《中外医疗》2008,27(26):162-162
因母乳喂养的优越性,所以WHO和UNICEF把母乳喂养作为儿童生存和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母乳喂养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母乳喂养率呈下降趋势,我们儿童保健工作者有责任促进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增强全民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翼状胬肉为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情轻时只有轻度不适感,重时可严重影响视力并使眼球转动受限。从病因学调查看:室外劳动者,尤以牧民及渔民罹患此病最多。尽管这种病不似青光眼及白内障那样引人注目,但它确能影响工农群众进行生产劳动,因此,研究翼状胬肉的治疗也甚必要。使用药物治疗翼状胬肉,在祖国医学中早有记载。唐代孙思邈将翼状胬肉分为虚、实两种,他认为“日积月累者为实,乍发乍痛者为虚”。并指出“筋肿厚大者宜剪,剪毕头处用火烙之,使其不再复生,愈后用三黄丸(黄连、黄芩、大黄各30克)收功,镇其上炎之火”。可见,在我国唐代不仅认识到了翼状  相似文献   
8.
近数年国内外临床上应用高渗尿素降眼内压和顱内压效果确实,但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尿素付作用较大,有一定的禁忌症,注射漏出时可发生局部组织坏死等;此外,由于尿素溶液不稳定,而低压冻干尿素制备较复杂,使用不便,故学者希图寻求更理想的药物以代替之  相似文献   
9.
因母乳喂养的优越性,所以WHO和UNICEF把母乳喂养作为儿童生存和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母乳喂养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母乳喂养率呈下降趋势,我们儿童保健工作者有责任促进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增强全民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胎儿不同程度肾积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超声对36例44只肾盂分离的胎儿肾脏进行观察.根据肾盂分离程度进行分组:肾盂分离前后径<10 mm为A组,10 mm~15 mm为B组,>15 mm为C组,并在出生后随访.结果 A组:22例26只肾脏,肾积水在胎儿分娩后3个月内相继消失;B组:11例14只肾脏,其中9例11只肾脏分娩后6个月内肾积水消失,另2例3只肾脏生后1年持续存在,经造影证实为泌尿系统畸形;C组:3例4只肾脏,生后显著加重,经手术证实均为泌尿系统畸形.结论 胎儿肾积水肾盂分离前后径<10 mm多为生理性,出生后可自行消失;肾盂分离前后径10 mm~15 mm,如生后持续存在,临床应高度怀疑病理性梗阻的存在;肾盂分离前后径>15 mm则多为病理性肾积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