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均行CT及MRI检查,分析CT及MRI对颅脑损伤异常部位的检出率及影像特点,对比CT及MRI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同时评价Rotterdam CT评分在判断颅脑损伤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MRI共检出116处部位异常,CT检查显示87处部位异常,MRI对异常部位检出率80.0%高于CT60.0%(P0.05);CT检查显示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脑严重挫裂伤及脑水肿肿胀,见外侧裂及脑池积血、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右侧额颞少量硬膜下血肿及左侧脑室后角积血,MRI显示颅板骨质断裂者在T2WI线处见信号影,头皮损伤检查中显示等T1、长T2信号影,脑部受力同侧或对侧发生挫伤者MRI显示皮质下片状异常信号影,T1WI见低信号影,T2WI为高信号影,信号均匀;CT诊断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灵敏度、特异度与MRI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准确度61.90%低于MRI 79.37%(P0.05);Rotterdam CT评分为轻、中、重型患者的死亡、中残及重残人数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及MRI对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均有一定诊断价值,且MRI在准确性方面占优势,Rotterdam CT评分可用于预后评估,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pigenin/GCV对体外培养鼠胶质瘤C6细胞的杀伤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对含有导入pcDNA3-TK质粒的C6细胞进行培养、传代:通过MTT法、TUNEL实验法及光镜技术检测GCV/Apigenin对检测不同组别C6细胞C6-TK细胞株的杀伤效应。结果给GCV+Apigenin后:转染组、空载体组和对照组中两两比较:转染组的细胞增殖水平显著低于空载体组和对照组(P〈0.05);相对未处理组,用10μmol/LApigenin预先处理6h后,GCV对C6混合细胞的杀伤效应显著增强(P〈0.01)。结论缝隙连接功能上调剂Apigenin可显著提高HSV-TK/GCV肿瘤自杀基因系统的"旁观者效应"及显著促凋亡作用。GCV的作用效能对细胞间通讯功能有一定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孟川  赵宁辉  毛伯镛 《华西医学》2001,16(2):177-178
目的:探讨脑淀粉样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复习文献结合临床病例分析。结果:该病例的发现逐年增多,且随年龄增高而发病增多。结论: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69岁,以左眼外展受限、视物双影40余年,左面部麻木伴咀嚼功能退化5年于2010年6月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患者40年前出现视物双影,不伴其他不适,曾在多家医院眼科就诊,均以左眼斜视进行治疗,症状无改善.5年前患者开始出现左上、下颌面部条带样麻木感,伴左下颌咬合无力.经头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提示左侧鞍旁巨大占位,与海绵窦关系密切并包绕颈内动脉,诊断为三叉神经鞘瘤.考虑手术风险太大,于4年前行γ刀治疗.γ刀治疗2个月后,左面部麻木感范围显著增宽伴进行性左侧咀嚼肌萎缩.近1年来患者左侧咀嚼肌萎缩,功能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5.
孟川  张跃康  毛伯镛 《四川医学》2001,22(6):591-592
血管外皮细胞瘤 (Hemangiopericytoma ,简称HPC)是发生在血管外皮细胞的一种软组织血管肿瘤 ,发生于颅内者较少见。其临床表现、好发部位与脑膜瘤相似 ,极易误诊。该肿瘤血供丰富 ,细胞生长活跃 ,易复发 ,预后差。近 5年来我院共收治 6例 ,其中 5例CT误诊为脑膜瘤 ,1例误诊为胶质瘤。本文分析其误诊原因 ,就诊断和治疗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2 6~ 4 5岁 ,平均34 8岁。病程 15天至 7个月 ,平均 4个月 ,其中 2月内发病 3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 ,本组 6例均有 ,视乳头水肿 4例 ,…  相似文献   
6.
以往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肾功能不全并发率的相关预后,以及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阻滞剂能否改善其预后均尚不清楚.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69岁,以左眼外展受限、视物双影40余年,左面部麻木伴咀嚼功能退化5年于2010年6月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患者40年前出现视物双影,不伴其他不适,曾在多家医院眼科就诊,均以左眼斜视进行治疗,症状无改善.5年前患者开始出现左上、下颌面部条带样麻木感,伴左下颌咬合无力.经头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提示左侧鞍旁巨大占位,与海绵窦关系密切并包绕颈内动脉,诊断为三叉神经鞘瘤.考虑手术风险太大,于4年前行γ刀治疗.γ刀治疗2个月后,左面部麻木感范围显著增宽伴进行性左侧咀嚼肌萎缩.近1年来患者左侧咀嚼肌萎缩,功能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69岁,以左眼外展受限、视物双影40余年,左面部麻木伴咀嚼功能退化5年于2010年6月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患者40年前出现视物双影,不伴其他不适,曾在多家医院眼科就诊,均以左眼斜视进行治疗,症状无改善.5年前患者开始出现左上、下颌面部条带样麻木感,伴左下颌咬合无力.经头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提示左侧鞍旁巨大占位,与海绵窦关系密切并包绕颈内动脉,诊断为三叉神经鞘瘤.考虑手术风险太大,于4年前行γ刀治疗.γ刀治疗2个月后,左面部麻木感范围显著增宽伴进行性左侧咀嚼肌萎缩.近1年来患者左侧咀嚼肌萎缩,功能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9.
刘盛明  贾映海  王利强  孟川  吴虹  蔡俊杰 《四川医学》2006,27(11):1179-1180
目的总结蛛网膜下隙出血的病因、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治疗的86例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6例,良好55例,中残17例,重残7例,死亡7例。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中,颅内动脉瘤多见(31.8%),脑动静脉畸形次之(18.6%)。常规应用尼莫地平或尼膜同,可行腰穿治疗。  相似文献   
10.
以往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肾功能不全并发率的相关预后,以及使用血管紧张索转换酶抑制剂(ACEI)、β-阻滞剂能否改善其预后均尚不清楚。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