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64例,随机分为康复组(82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康复组超早期进行一对一康复训练,对照组未接受康复治疗,两组分别在病情稳定48 h后和治疗4周采用FugI-Meyer评定法对运动功能评分,用Barthel指数评分对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康复组的Fugl-Meye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1)。结论常规药物治疗加超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临床路径在美国、欧洲以及部分亚洲国家相继开展,它具有可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提高服务品质等优点。目前国内已逐步开展此项研究,很多学者都在开发本专业的临床路径。本研究在第二作者主持下,开发了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临床路径,经过半年的临床应用与反复修改,于2008年5月正式应用于临床,本文将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研发及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的效果。方法:胎龄≤34周早产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各40例。预防组于入院后立即给予苯巴比妥负荷量,12 h后给予维持量,疗程5 d,比较两组IVH的发生率及严重IVH的发生率。结果:预防组IVH发生率(25%)较对照组(47.5%)显著降低(P〈0.05)。预防组严重IVH发生率(5%)较对照组(22.5%)显著降低(P〈0.05)。生后6 h内接受负荷量者IVH发生率(13.6%)较对照组(47.5%)显著降低(P〈0.05);而生后6 h以后接受负荷量者IVH发生率(38.9%)较对照组(47.5%)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苯巴比妥可显著降低早产儿IVH发生率及严重IVH发生率。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IVH的效果关键在于用药时机的掌握,以生后6 h内应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核转录因子κB(NF-κB(AMPK/eNOS/NF-κB信号通路)探讨丁苯酞(NBP)对脑梗死大鼠的保护机制。方法将80只12~15周龄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n=20):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丁苯酞组(NBP组)和阳性对照药物尼莫地平组(NMDP组),采用线栓法构建大鼠永久性中动脉栓塞模型,造模手术结束3h后,NBP组、NMDP组分别腹腔注射20 mg/kg NBP和NMDP,注射计量10 mL,每日定点注射1次,sham和模型组腹腔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4 d。第14天给药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依次采用激光散斑成像、TTC染色、尼氏染色、ELISA法,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层血流变化、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内神经元的损伤、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NF-κB的核移位,Western blot检测p-AMPK、p-eNOS和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明显升高,大脑皮层血流灌注量明显减少,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神经细胞凋亡率,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NF-κB入核的免疫荧光强度,p-AMPK、p-eNOS、NF-κB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NBP组、NMDP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明显下降,大脑皮层血流灌注量明显增加,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神经细胞凋亡率,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NF-κB入核的免疫荧光强度,NF-κB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AMPK、p-eNOS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P组和NMDP组相比,各指标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对脑梗死大鼠的保护作用,与AMPK/eNOS/NF-κB信号通路有关,其机制可能是AMPK/eNOS被激活,抑制NF-κB的活化,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发挥对脑梗死后的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肘关节损伤非常常见,若治疗不当,易造成关节僵直,创伤性关节炎等,给生活带来不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在进展性脑梗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脑梗死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尤瑞克林治疗。结果:入院第二周时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尤瑞克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脑卒中患者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其致残率却高达80%以上,严重影响其家庭生活及日常生活能力,因此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逐渐受到重视。但目前临床上往往只重视肢体的功能训练,而忽视对躯干的功能训练,故患者整体康复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供血脑动脉病变的关系,探讨TIA发病机制。方法对96例TIA患者的DSA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动脉狭窄率,并对不同年龄组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96例患者中发现78例存在动脉狭窄。颅外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及颅内-外多发病变分别为28.2%(22/78)、34.6%(27/78)和37.1%(29/78),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高于颅外动脉(57.5%、42.4%)。颅外动脉狭窄22例,以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多,占45.2%(38/84),颅内动脉狭窄27例,以大脑中动脉(MCA)最多,占41.2%(47/114)。频发TIA组颅内-外血管重度狭窄及闭塞的发生率高于非频发组(P0.01),且多数有粥样硬化斑块。发现7例盗血现象。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发生TIA的重要因素。DSA检查有助于明确TIA病因,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