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体外用相同的方法诱导骨髓前体细胞和脾脏细胞生成树突细胞(DCs),从细胞形态和生物学性能两个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为后期小青龙汤干预TSLPDCs体系发挥抗过敏性鼻炎作用筛选合适的DCs细胞。方法从C57小鼠分别获取骨髓细胞和脾细胞,在体外用因子诱导生成DCs,结合流式细胞术(FCM)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从细胞形态、表面分子的特异性表达、相关因子分泌等几个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镜下观察骨髓源性DCs和脾源性DCs均有明显的不规则毛刺状突起,呈集落悬浮状态,但后者集落更明显;扫描电镜下两者均呈薄纱状且有粘连,但后者粘连更大。流式结果显示脾源性DCs纯度为(87.227±4.463)%,骨髓源性DCs纯度为(81.567±2.9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刺激前脾源性DCs CD11c~+CD83~+表达比例明显低于骨髓源性DCs(P0.05),LPS刺激后脾源性DCs CD11c~+CD83~+表达比例与骨髓源性D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显示LPS刺激前脾源性DCs IL-12表达量与骨髓源性DCs IL-12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刺激后脾源性DCs IL-12表达量与骨髓源性D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前体细胞和脾细胞在体外经因子诱导后均可获得纯度和性能较好的DCs,且脾源性DCs纯度和性能均高于骨髓源性DCs,但数量明显少于骨髓源性DCs;骨髓源性DCs成熟早于脾源性DCs。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于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的80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奥美拉唑四联药物治疗,观察组行雷贝拉唑四联药物治疗,对比其综合效果。结果观察组综合疗效92.5%,对照组为70%(P0.05)。结论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来说,雷贝拉唑四联药物治疗比奥美拉唑四联药物治疗更有效,因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创伤性休克家兔肾功能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4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休克模型组、林格液复苏组和林格液加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组,每组10只。制备创伤性休克模型,复苏组和治疗组均在休克1.5h后予林格液进行复苏,而治疗组在复苏的同时静脉滴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各组于休克前,休克后1.5h和4h采颈动脉血测定尿素氮(BUN)和肌酐(Cr),并于实验末处死白兔,取复苏组和治疗组肾组织作电镜标本,观察其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家兔创伤性休克后血BUN和Cr值较休克前均显著升高,且休克后4h的值较休克后1.5h又有明显升高(P均〈0.05)。复苏组休克后4h的BUN值较休克组无明显降低(P〉0.05),而Cr值明显低于休克组(P〈0.05),但仍明显高于休克前和休克后1.5h(P均〈0.05)。治疗组休克后4h的BUN和Cr值较休克组和复苏组均显著降低(P均〈0.05),而且接近于休克前水平(P均〉0.05)。电镜下可见复苏后家兔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突向管腔;足细胞肿胀,有局灶性足突融合;胞浆内线粒体肿胀;肾小管上皮细胞以及胞浆内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间质水肿。治疗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无明显肿胀,内皮细胞无管腔内突起;足细胞正常,足突清晰无融合;肾小管上皮细胞无肿胀;线粒体结构基本正常;未见扩张的内质网。结论创伤性休克可导致家兔肾功能损害,葛根素能显著改善休克后家兔肾功能和保护肾组织。  相似文献   
4.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烧伤致头部大面积颅骨外露三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由于其解剖位置恒定,可供吻合的血管粗大,已在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烧伤所致的大面积颅骨外露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笔单位近3年来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烧伤至大面积颅骨外露3例,骨外露得到一期修复,外形满意,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集注》是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张志聪注释、其弟子高士宗纂集的一部中医经典注释类专著,该书并非是汇集前人诸家训释之作,乃张氏聚集同学门弟,共同研讨,集体创作而成。其"维护旧论"、"汇节分章"、"六经气化"等观点,对后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失神经肌萎缩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50只雄性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制成标准的腓肠肌失神经支配模型后,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电刺激组各25只,对照组大鼠给予被动活动治疗,观察组大鼠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肌湿重比。结果:电刺激组大鼠于7d、14d及28d的肌湿重比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失神经肌萎缩防治方面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7.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肺鳞癌是仅次于肺腺癌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与肺腺癌相比,肺鳞癌的靶向治疗进展明显滞后。FGF/FGFR信号通路的异常改变与很多肿瘤有关,特别是肺鳞癌。FGFR基因扩增、体错义突变、染色体异位是诱导该通路改变的常见机制,故该通路可能是靶向治疗的新方向。本文将对在NSCLC中,特别是肺鳞癌,FGFR的改变以及相关的抑制剂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Ⅳ期胃癌患者联合应用艾迪与DP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16年5月-2017年10月接诊的30例Ⅳ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之按照奇偶数字分组原理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5例.两组都采用DP方案,A组同时加用艾迪注射液.综合分析两组化疗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比较白细胞减少发生率等指标.结果:A组治疗后的CD3+等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比B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33.33%,明显比B组的73.33%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临床缓解率为80.0%,和B组的53.33%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选择艾迪联合DP方案对Ⅳ期胃癌患者进行施治,可有效改善其免疫功能,提高病情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腓骨近端截骨术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 ,对2014年11月—2015年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0例双侧膝关节骨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选择术式,每例患者两侧膝分别行腓骨近端截骨术(截骨组)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置换组)治疗,并对比观察其早期疗效。其中男2例,女8例,年龄55~75岁。应用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美国膝关节外科协会评分(KSS)评价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疼痛及功能情况,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获得随访6~9个月。术前截骨组和置换组在膝关节疼痛与功能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截骨组与置换组的膝关节疼痛及功能均明显改善,至末次随访时双侧VAS评分、HSS评分及KSS临床、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2组术后末次随访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截骨组1例患者术中损伤胫腓间软组织,出现典型的腓总神经麻痹症状,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其余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腓骨近端截骨术可以明显改善膝关节骨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患者的疼痛及功能情况,与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取得同样早期疗效,是一种安全的微创外科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