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肌肉源神经生长因子(mNTF)对游离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作用及高浓度的mNTF是否会产生高效应。方法 从3周龄Wistar大鼠腓骨肌中提取mNTF,用1mm&;#215;1mm Phast凝胶块运载后放入移植的游离神经与脊髓的连接处。并将30只成年Wistar大白鼠根据其浓度不同随机分成对照组(10只,低浓度组(10只)和高浓度mNTF实验组(10只)。结果 单纯游离的周围神经移植后4周仅仅见到极其微弱的脊髓神经的再生。加入低浓度mNTF后脊髓神经的再生极显著地提高,高浓度mNTF组中虽然脊髓神经的再生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但是反而明显少于浓度mNTF组。结论 肌肉源神经生长因子(mNTF)对游离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仅仅补充高浓度mNTF,而不补充其它营养因子,则会造成其“营养失衡”,所以结果反而不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兔坐骨神经火器性断裂伤与震荡伤模型,观察周围神经损伤后,相应中枢神经元的凋亡规律。方法 113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火器伤组、切割伤组、正常对照组3组。在伤后6小时、1、3、7、14、28天等6个时相点取材观察计数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凋亡细胞,及凝胶电泳检测凋亡细胞的DNA。结果火器伤组伤后1天~1周时脊髓伤侧前角神经元计数与正常组和切割伤组同时相点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周时神经元数与正常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与切割伤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火器伤组伤后6小时即可见到脊髓神经元凋亡细胞,凋亡发生的高峰期为伤后第7天,而正常对照组无凋亡阳性细胞出现,切割伤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且时间滞后。结论 与火器性坐骨神经震荡伤相比,火器性坐骨神经断裂伤后脊髓神经元凋亡出现早,数量多,持续时间长,前角神经元数量减少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骨科手术风险评分对老年骨科病人手术风险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月在我科住院手术的60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病例资料260例,根据患者入院后至手术前的化验结果、心肺功能评估、测量血压值等作为风险因子,分别给予赋值,建立评分系统.将2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根据术前评分多少分为低风险组、中风险组、高风险组和极高风险组.观察评分与术后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低风险组90例,评分为(14.5±0.8)分,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出现并发症14例;中风险组73例,评分为(18.6±2.2)分,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出现并发症26例;高风险组65例,评分为(24.3±2.9)分,住院期间死亡2例,出现并发症30例;极高风险组32例,评分为(27.8±4.7)分,住院期间死亡4例,出现并发症28例.结论 根据老年病人住院后的化验检查、合并症等情况作为手术风险因子而自行设计的简易评分能够较准确地评估老年髋部骨折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4.
郭庆山  王爱民  蒲渝  杜全印  孙红振 《重庆医学》2007,36(19):1993-1994,F0003
目的 观察已分化神经干细胞植入成年鼠损伤脊髓后的变化及检查修复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 以胚胎脊髓提取液(FE)诱导细胞/PGA支架复合物分化后,植入成年鼠损伤脊髓,观察分化细胞的存活和发育情况并评估动物的运动功能.结果 FE体外可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神经元、星形和少突胶质细胞.植入脊髓后,分化细胞/PGA支架复合物(dNPC)内的细胞成分可以存活并继续成熟,动物BBB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dNPC含有已经分化的细胞,移植后各种细胞成分可以存活并继续成熟,对成年鼠损伤脊髓的结构重建和功能恢复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特发性脊柱侧凸是青少年较为常见的脊柱畸形,手术矫形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手术创伤大、时间长,矫形过程中暴露、剥离组织较多,出血量大,需较大量的输血。为缓解血源紧张,减少输血费用,避免输血性疾病的发生,尽量减少输注异体库存血。 目的:观察控制性降压联合自体血回输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中的作用。 方法:对46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行后路矫形时均进行术中控制性降压。其中17例未进行自体血回输,作为对照组,矫形后全部输异体库存血;另外29例均使用自体血液回输,包括矫形前预存自体血及矫形过程中自体血回输,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失血量及输血情况。 结果与结论:失血量:对照组400~1 000 (867±161) mL,实验组350~1400 (842± 376) mL,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输入库存血量:对照组500~1 800 (845±332) mL,明显多于实验组0~1 300 (423±237) mL(P < 0.01)。提示控制性降压可减少矫形过程中出血量,同时矫形后采用自体血回输可明显减少异体库存血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中期疗效.方法 对17例(26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时间平均3.8(2~7)年.临床随访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进行X线分析.结果 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7(4~47)分提高到了术后的平均81.3(57~90)分,优良率88.5%;X线片未见假体松动、脱位或折断;异位骨化发生率15.3%(4髋).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病变,近、中期疗效较肯定.  相似文献   
7.
脊柱是恶性肿瘤骨转移最常见的部位,约占骨转移的2/3。有尸检报告显示70%的癌症患者伴有脊柱转移。其中,伴有脊髓压迫的脊柱转移癌患者占5%~14%。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尤其是PET,CT的使用,脊柱转移癌的确诊率不断提高。在治疗方面,脊柱转移癌患者的管理理念也发生了转变,从单纯放、化疗逐渐演变为在放、化疗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试验证明,这种联合治疗比既往的单纯放、化疗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损害控制救治平时和地震时严重多发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在平时和地震时救治严重多发伤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对比研究损害控制技术救治平时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26例和汶川地震时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24例,评估两组伤员的病情特点、损害控制救治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平时组26例全部存活,19例返回原工作岗位,7例生活自理,其中3例需继续治疗。地震组24例全部存活,4例重要器官衰竭者已脱离危险,3例尚需进一步的清创和植皮手术,其他伤员均已完成确定性手术并顺利康复之中。损害控制技术救治平时组和地震组严重多发伤,两者救治效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损害控制技术救治平时和地震时严重多发伤均可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观察,分析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神经根性疼痛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00-06/2004-06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骨科就诊的150例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有明确的神经根性疼痛,,男96例,女54例,按治疗方式分为3组,即地塞米松组26例,术后迟用地塞米松组16例,术后即用地塞米松组108例,地塞米松组进行单纯静脉应用地塞米松保守治疗,术后迟用地塞米松组在术后第4天开始应用地塞米松,术后即用地塞米松组术后当天即开始应用地塞米松。均连用5d,1~5d用量分别为20,20,20,10mg和5mg。采用四度十级数字定级法在治疗前后对疼痛程度进行量化判定,通过对所得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评估地塞米松对神经根性疼痛得治疗作用。结果:所有病例资料均在患者住院期间完成,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地塞米松组用药后神经根性疼痛有显著性减轻,用药后3,5d较治疗前神经根性疼痛均减轻(4.13±1.41,3.92±0.90,6.71±1.24,t=2.210,2.431,P<0.05)。②手术后,受术两组神经根性疼痛均有显著性减轻(P<0.05~0.01),术后迟用地塞米松组术后第5天疼痛较术后第3天未用地塞米松时减轻(2.28±1.13,3.22±1.30,t=1.983,P<0.05)。③术后即用地塞米松组术后3d疼痛程度较迟用地塞米松组轻(1.98±1.25,3.22±1.30,t=1.887,P<0.05)。结论:短期应用地塞米松能迅速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神经根性疼痛,可以单独用于非手术治疗,也可配合手术治疗以增强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与DNA裂解因子DFF45同源性高的一类蛋白称之为CIDE(Cell death-inducing DFF45-like effector,CIDE),即诱导细胞死亡DFF45样的效应因子,是重要的凋亡相关因子,参与或调节DNA的降解。当DNA降解不完全时,凋亡表现为不典型,或称为类凋亡。本文就CIDEs参与程序化死亡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