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0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野菊花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菊的干燥头状花序,具有显著抗炎作用.该文简要概述了野菊花粗提取物、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等活性成分的抗炎机制,发现相关活性成分能在多种炎症疾病中发挥抗炎作用.通过归纳总结野菊花抗炎机制的主流观点,为野菊花抗炎作用的实际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过氧化锌凝胶联合林可霉素凝胶导入治疗青春期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收集94例青春期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过氧化锌凝胶联合林可霉素凝胶美容仪器导入组;对照组46例:美容仪器导入林可霉素凝胶组.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39.6%、有效率87.5%;对照组治愈率26.1%、有效率65.2%.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x2=6.5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疗效有显著差异.结论 采用过氧化锌凝胶联合林可霉素凝胶导入能有效治愈青春期轻中度寻常痤疮,缩短治疗时间,且美容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褐斑患者的人格特征,为临床上防治黄褐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ys enck’s per sonal i t y ques t i onai r e,EPQ)(成人版)对96例女性黄褐斑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测试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与正常常模比较,黄褐斑患者P量表(精神质)、N量表(神经质)的分值均高于常模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褐斑患者普遍具有精神质和神经质的人格特征,应合理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2岁,面部蓝黑色斑20年。患者出生后双侧下眼睑见甲盖大小淡青色斑,家长以为淤血所致,未就诊及治疗,2岁后该处颜色明显加深,色素呈渐进性扩展,至额、上眼睑、鼻部、面颊、鼻翼,巩膜处亦出现小片状蓝色斑片,患者无自觉症状。为求进一步诊治到我科门诊就诊。既往体健,家族中无遗传病史及类似病史。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面部护理联合药物及健康教育治疗成人痤疮的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外用和口服药物均相同,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增加皮肤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5%,痊愈率为52.5%,对照组总有效率57.9%,痊愈率21.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0.01〈P〈0.05)。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组均较对照组低,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综合疗法治疗成人痤疮具有疗效好、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面部护理对成人痤疮的治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形性日光疹(PLE)的发生与HLA-DQB1、DPB1等位基因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PCR-SBT)的方法对38例PLE患者和45例健康人进行HLA-DQB1、DPB1等位基因的检测。结果:共检测出11种HLA-DQB1及9种DPB1等位基因,实验组中分别检出9种DQB1及8种DPB1等位基因,对照组分别检出11种DQB1和9种DPB1。其中DQB1*050301等位基因与PLE呈正相关(χ2=5.691,P<0.05),实验组DPB1*0501频率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LA-DQB1*050301可能是云南汉族PLE的易感等位基因,未发现HLA-DPB1可能的易感或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7.
8.
皮肤被覆于整个人体表面,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除了保护机体免受外界各种因素的伤害外,又是反映全身健康状态及容貌美的一面镜子。而皮肤的健美与其结构密切相关,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CDKN2B反义RNA1(long non-coding RNA CDKN2B-antisense RNA 1, lncRNA CDKN2B-AS1)通过靶向miR-7-5p影响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选用黑色素瘤B16-F10细胞,构建shRNA CD‐KN2B-AS1载体并转染到B16-F10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sh-CDKN2B-AS1 组、miR-7-5p mimics 组、miR-7-5p inhibitor组。用RT-PCR检测转染后B16-F10细胞中CDKN2B-AS1表达水平,用克隆形成实验和MTT法检测克隆形成数及细胞的增殖能力,用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证CDKN2B-AS1和miR-7-5p相互间靶向关系。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miR-7-5p mimics、inhibitor后B16-F10细胞中miR-7-5p和Ki67、cleaved caspase-3、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Twist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h-CDKN2B-AS1组 B16-F10细胞中CDKN2B-AS1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显著下降(均P<0.01)。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 CDKN2B-AS1 与 miR-7-5p 存在靶向作用关系。sh-CDKN2B-AS1 组与 miR-7-5p mimics 组细胞中 miR-7-5p 和cleaved caspase-3、E-cadherin水平均明显上调(均P<0.05),Ki67、N-cadherin、Twist1水平明显下调(均P<0.05)。结论:CDKN2BAS1通过靶向miR-7-5p促进黑色素瘤发展,干扰CDKN2B-AS1可抑制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0.
痤疮在青少年中的患病率高达45.6%[1],青春期患病率在15~16岁达到高峰[2]。有证据表明,遗传因素可能在痤疮发病中起重要作用[3,4]。我们通过787例痤疮患者与443例正常健康人群有无痤疮家族史的对比分析,了解痤疮患者表型与家族史的关系,为阐明痤疮的遗传发病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