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孙汉泽 《海峡药学》2013,25(4):168-169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发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性心律失常患者81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强心、利尿及扩血管等药物,同时给予胺碘酮片。治疗时间为lO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治疗时间为10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发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沈艳萌  孙汉泽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7):2659-2660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监测研究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与脑血管突发事件相关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35例高血压患者,其中32例发生脑血管突发事件设为观察组,103例未发生脑血管突发事件设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24h平均收缩压为(152±10)mm Hg、舒张压为(93±11)mm 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3±11)mm Hg、(80±9)mm Hg(t=-0.256、-0.198,均P<0.05);观察组白昼平均收缩压为(158±15)mm Hg、舒张压为(96±7)mm 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7±13)mm Hg、(83±8)mm Hg(t=-0.325、-0.223,均P<0.05);观察组夜间平均收缩压为(151±12)mm Hg、舒张压为(90±7)mm 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2±14)mm Hg、(79±9)mm Hg(t =0.268、-0.166,均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压动态变化与脑血管突发事件紧密相关,对脑血管突发事件的预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决奈达隆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空白期应用的真实世界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纳入2021年5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间在各合作中心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150例,空白期予口服决奈达隆片,每次400 mg,早晚各1次,持续3个月。术后3个月±14 d至门诊随访,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经胸心脏彩超、肝功能、肾功能等,记录随访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 与手术前相比,术后用药3个月时患者的心率、PR间期及左室射血分数无显著变化,QTc间期延长[(434.0±29.2) ms vs.(443.5±31.8) ms, P=0.017],左房内径[(40.6±6.5) mm vs.(38.4±6.0) mm, P=0.007]及左室舒张末内径[(47.9±4.3)mm vs.(46.4±5.1) mm, P=0.012]减小。6例患者空白期内停药,包括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显著心动过缓2例、QTc间期显著延长1例及消化系统症状2例。未出现与抗心律失常药物相关的心血管死亡、心力衰竭、再住院的复合终点。术后随访3个月时,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85.3%(128/150)。结论 决奈达隆在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心房颤动(下称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后窦性停搏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电极参数。方法 选择2012年3月至2021年7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心律失常诊疗中心因房颤RFCA术后窦性停搏植入起搏器者(RFCA-SA组)32例和SSS行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SSS组)12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的心房和心室电极的感知和起搏阈值。结果 术中、术后3个月和1年,RFCA-SA组患者心房感知低于SSS组,心房起搏阈值高于SS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两组患者心室感知和心室起搏阈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房颤RFCA术后窦性停搏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心房感知和起搏参数劣于单纯SSS患者。  相似文献   
5.
柴军土  孙汉泽 《浙江临床医学》2005,7(2):188-188,191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激活是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心脏和血管重构的一个主要原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通过不同机理拮抗RAS发挥其逆转心脏和血管重构及防治CHF的疗效.近年来国外文献报道[1]:AngⅡ受体拮抗剂联用ACEI治疗CHF,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并提高生存率,但国内报道较少.作者观察氯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30例CHF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孙汉泽 《现代实用医学》2013,(12):1358-1359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浆内皮素一1(ET_1)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25例)给予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阿司匹林片的常规治疗;治疗组(25例)在此基础上每天给予参麦注射液100ml,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对血清hs—CRP和ET-1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52.0%,P〈0.05)。对心电图疗效的改善情况,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76.0%w48.O%,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和ET-1的表达均较治疗前低,而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效果明显,且能对血清中hs-CRP和ET-1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前期疗效。方法将8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原发病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随访12个月。比较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及P波离散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左心房内径、P波离散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能缩短左房内径及明显缩短P波离散度,有效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和持续性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