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大鼠免疫低反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供者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联合骨髓移植(BMT)对大鼠移植肾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DA(RT1a)大鼠为供者,Lewis(RT11)大鼠为受者,Wistar大鼠为无关第三品系.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进行不同的预处理后进行肾移植.(1)阴性对照组受者不接受任何预处理;(2)imDCs诱导组受者术前7d经尾静脉注射经60Co照射(30 Gy)灭活的、供者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2×107/只;(3)BMT诱导组受者术前4 d经尾静脉注射供者来源的新鲜骨髓细胞2×108/只;(4)imDCs+BMT联合诱导组受者术前7 d经尾静脉注射经60Co照射(30 Gy)灭活的、供者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2×107/只,术前4 d经尾静脉注射供者来源的新鲜骨髓细胞2×108/只;(5)第三品系组预处理与imDCs+BMT联合诱导组相同,但供者肾脏来自Wistar大鼠.术后进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白细胞介素2(IL-2)逆转实验;体内细胞转移实验(DTH);流式细胞仪检测RT1a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各组大鼠肾移植后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阴性对照组(7.12±1.25)d;imDCs诱导组(24.38±3.20)d;BMT诱导组(7.87±2.10)d;第三品系组(6.63±1.06)d;而imDCs+BMT联合诱导组延长到(80.75±16.88)d;后者与上述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耐受的大鼠脾细胞增殖程度(SI值,3.41)明显低于对照组(7.56),P<0.01;转移耐受的Lewis大鼠(FI值,0.55)明显低于对照大鼠(0.93),P<0.01;在免疫耐受的受者体内检测到RT1a阳性细胞.结论术前输注供者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联合骨髓移植,可成功诱导受者产生免疫耐受,显著延长肾移植大鼠的存活时间.可能机制为特异性T细胞克隆无能、T细胞的负向免疫调节以及嵌合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3.
血必净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增殖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中成药血必净注射液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bEnd.3)增殖活力的影响,探讨其促进内皮损伤修复的药物效应。方法采用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bEnd.3,分别给予质量浓度为0、5、25和50mg/ml血必净刺激12、24和48h后,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r)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必净对细胞周期(增殖指数%=(G2-M)%+S%)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0mg//ml)相比,血必净5mg组和25哗组在12h和24h的MTT和增殖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在48h的增殖指数明显降低(P〈0.05),而MTT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mg组的MTT在12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24h和48h则显著降低(P〈0.05);其增殖指数在12h和24h均明显升高(P〈0.01),在48h显著下降(P〈0.01)。结论 血必净对于体外培养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在特定药物浓度和时间内具有刺激增殖的作用,提示对内皮细胞的损伤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及地塞米松对脓毒症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地塞米松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地塞米松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各治疗组于术后即刻经阴茎背静脉分别注射地塞米松和(或)依达拉奉各5 mg/kg,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12 h采集腹主动脉血,用化学反应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取肺组织,采用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并进行病理评分.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MDA及细胞凋亡指数(AI)升高,而T-AOC水平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MDA及AI降低,T-AOC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地塞米松组和依达拉奉组.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肺泡破坏、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用药物干预后损害程度降低.结论 依达拉奉可通过减少氧自由基产物,抑制组织中脂质过氧化,从而减轻脓毒症.依达拉奉和地塞米松联合应用对脓毒症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不同剂量吡咯列酮对单肾切除糖尿病大鼠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正达  马骥  顾勇  林善锬 《上海医学》2003,26(11):797-800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盐酸吡咯列酮对单肾切除糖尿病大鼠模型慢性肾脏损害的作用。方法 采用单肾切除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性糖尿病大鼠 ,随机均分为单肾切除对照 (CTR)组、糖尿病非治疗 (DM )组、3mg·kg-1·d-1吡咯列酮 (DM LP)治疗组、9mg·kg-1·d-1吡咯列酮治疗组和 2 0mg·kg-1·d-1吡咯列酮治疗组共 5组。药物灌胃 10周 ,收集2 4h尿液标本 ,测定血糖和动脉收缩压后处死大鼠 ,并留取血标本和肾脏组织。结果 与CTR组相比 ,另 4组糖尿病大鼠的血清胰岛素水平均明显降低 ,DM组表现出明显的高糖和高脂血症 ,动脉收缩压、2 4h尿蛋白量、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沉积和相对肾重均明显升高。 3mg·kg-1·d-1吡咯列酮在不影响血糖、血脂和血压的情况下 ,能明显减轻蛋白尿和肾小球ECM沉积 ,降低相对肾重 ;9mg·kg-1·d-1吡咯列酮能明显改善血糖和高三酰甘油血症 ,但不影响动脉收缩压和高胆固醇血症 ,其减轻蛋白尿和肾小球ECM沉积以及降低相对肾重的作用与 3mg·kg-1·d-1剂量治疗组的差异无显著性 ;2 0mg·kg-1·d-1吡咯列酮除有与 9mg·kg-1·d-1剂量相似程度改善高血糖和高三酰甘油血症的作用外 ,还能明显降低大鼠动脉收缩压 ;其减轻蛋白尿、肾小球ECM沉积和肾脏肥大的作用较 3和 9mg·kg-1·d-1剂量进一  相似文献   
6.
吡咯列酮对单肾切除的糖尿病大鼠肾脏纤维化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盐酸吡咯列酮对单肾切除的糖尿病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影响,并从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改变的角度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PAS、Northern blot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口服吡咯列酮[3mg/(kg·d)]治疗对单肾切除的SIZ(35mg/kg)诱导性糖尿病大鼠模型的肾小球 ECM积聚情况,肾皮质中TGF-β1和TIMP-1的mRNA水平,以及PAI-1蛋白表达水平的作用。结果 与CTR和CTR+P组相比,DM的血糖、血脂、SBP和左肾/体重比均明显升高,肾小球ECM积聚程度明显增加,肾皮质中TGF-β1和TIMP-1的mRNA水平明显增加,PAI-1的蛋白含量也明显增加;与DM组相比,DM+P组的血糖、血脂和SBP无明显改变,但24h尿蛋白量、左肾/体重比和肾小球ECM积聚程度明显降低,肾皮质中TGF-β1和TIMP-1的mRNA水平明显降低,PAI-1的蛋白含量也明显降低。结论 吡咯列酮在不影响代谢的情况下能延缓单肾切除的糖尿病大鼠肾脏纤维化的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吡咯列酮能够抑制肾皮质中TGF-β1、TIMP-1和PAI-1的基因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证实重组人促红素(rhEpo)对慢性肾衰竭脂质紊乱的治疗作用,并观察其对慢性肾衰竭鼠的病理学影响。方法 应用5/6肾切除法制成慢性肾功能不全(CRF)大鼠模型,术后给予rhEpo,用药后测定其内生肌酐清除率、尿蛋白量、血清脂质和红细胞比积,并取肾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行5/6肾切除术的大鼠血肌酐浓度明显升高(P<0.01),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降低(P<0.01);模型对照组甘油三酪、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模型治疗组的红细胞比积明显升高(P<0.01),血清脂质中,甘油三酪、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明显降低(P<0.01)。病理学观察,模型对照组和模型治疗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别。结论 重组人促红素能显著缓解CRF大鼠模型的脂质紊乱,而对CRF鼠模型的病理改变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ICU病房及各科需使用呼吸机治疗的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周围性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和转归进行比较。方法 2003年8月至2005年8月使用有创性呼吸机治疗的全部226例患者分为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周围性呼吸衰竭两组,回顾性分析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及机械通气治疗后的转归。结果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120例,机械通气的平均时间为(9.1±19.3)d,周围性呼吸衰竭患者106例,机械通气时间为(5.4±10.9)d,P=0.038,前者死亡率为50%,后者死亡率为21.3%,P〈0.005。结论与周围性呼吸衰竭患者相比,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长、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9.
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脂质紊乱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表明,红细胞生成素(rhEPO)可能对纠正慢性肾功能衰竭(慢肾衰)所致脂代谢紊乱有一定作用。我们拟观察rhEPO对慢肾衰大鼠模型的脂质紊乱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及分组:正常雄性、Wistar大鼠 24只,300~32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模型对照组(n=8)和模型治疗组(n=8)。 2.手术及用药:模型对照组和模型治疗组施行5/6肾切除术,正常对照组施以假手术。术后给予模型治疗组每周2次腹腔内注射rhEPO,剂量150 IU/kg共8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状态下肾脏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剂受体(PPAR)γ途径的变化,以及此时应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osentan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enalapril对该途径的作用。方法采用单肾切除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设非治疗组、bosentan治疗组、enalapril治疗组、两药合用组和单肾切除的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组化)和RT-PCR等方法检测肾脏病变和PPARγ途径的情况,以及药物的作用。结果与糖尿病非治疗组相比,bosentan治疗组、enalapril治疗组和两药合用组的尿蛋白排泄量、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蛋白、肾脏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mRNA表达量均明显减少(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4组模型动物肾脏PPARγ的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而治疗组与非治疗组之间的PPARγ的mRNA表达量无明显变化。与正常对照组和非治疗组相比,肾脏的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的mRNA表达量在3个治疗组明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非治疗组肾小球P-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明显增加,而在3个治疗组则明显降低。结论 1型糖尿病大鼠肾脏内PPARγ的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尽管bosentan和enalapril对此无明显作用,但两者都可以通过抑制ERK信号途径,增加PPAR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