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大骨瓣切口、骨瓣开颅行减压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 34例 ,手术效果好 (Ⅴ级 18例 ,Ⅳ级 2例 ,Ⅲ级 2例 ,Ⅰ级 12例 ) ,病死率 35 .3 %。认为此改良切口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及超前性 ,能最大限度抢救患者 ,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创伤性脑梗死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梗死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按GOS预后评分标准,恢复良好11例,中残17例,重残13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14例。结论创伤性脑梗死机制复杂,预后极差,常引起比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病死率高。及时诊断、早期综合治疗,可降低伤残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以2004年该院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资料为依据,结合其他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 2004年共收治的712例各种颅脑损伤患者的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伤、坠落伤、跌伤和击打伤,在546例交通事故伤中,以机动车和摩托车引起为主,占90.n%,其次是自行车;易发人群以男性和青壮年(21~50岁)居多,分别占69.96%和65.38%,身份为摩托车手、骑自行车的人和行人;在一年中以8—10月份和12月份最多,在一天中以7:00—9:00、11:00—14:oo、16:00—22:00居多;首诊医院以县级市医院为主;急救参加者以警察和亲朋为主。认为加强交通管理,严格执法,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和易发人群的教育和管理,加强易发时段的管理和院前急救及急救知识的普及有利于降低交通事故带来的伤害.也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 jury,DAI)患者相应观测指标对预后的影响,筛选出影响DAI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提高DAI的治疗水平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121例DAI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预后与GCS评分、脑肿胀、瞳孔变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关性,脑肿胀患者进一步研究颅内压情况与预后关系,并进行相应治疗探讨。结果入院时GCS、瞳孔异常、脑肿胀情况与患者预后有关,脑肿胀患者颅内压增高程度与预后有关,蛛网膜下腔出血与预后无关。结论GCS越高、无瞳孔变化、无脑肿胀患者预后更好,脑肿胀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程度与预后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的形成原因、发生机制及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2月54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出现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并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4例患者伤后6个月时GOS评分:Ⅰ级11例,Ⅱ级10例,Ⅲ级11例,Ⅳ级13例,Ⅴ级9例。结论颅脑损伤术后发生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患者的预后取决于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及早治疗。对存在高危因素者进行颅内压监测并动态复查CT,能够早期发现部分迟发性颅内血肿,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血清中电解质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89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时的格拉斯哥评分(GCS)分为轻中型组(GCS>8分)和重型组(GCS≤8分);分别于24,72h采集血液标本,并采集30例正常对照组血液标本,测定3组血清中电解质及微量元素,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型组血清中的Zn2+、Ca2+、Mg2+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轻中型组,轻中型组Mg2+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中的K+、Na+、Fe3+、Cu2+的浓度在3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中各种离子在24和72h之间浓度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血清中Zn2+、Mg2+、Ca2+浓度的监测可以作为判断颅脑外伤病情和预后的一种简单快捷经济的检测方法。早期补充Zn、Mg制剂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清  陈建  孙晓全 《山东医药》2008,48(39):52-53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9例垂体腺瘤中的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COX-2表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1),在囊变、卒中组中COX-2表达高于无囊变、卒中组(P〈0.01)。认为COX-2可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梗死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通过14例完整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 创伤性脑梗死的病因除与颅脑损伤后颅内不同部位血肿形成或广泛脑挫裂伤、脑组织移位、脑疝,使邻近脑血管移位、牵拉,造成血管内膜受损肿胀或直接受压而致狭窄或闭塞有关外,还存在颅内压增高与创伤性脑梗死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诊断主要依靠CT诊断;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扩容、减轻脑血管痉挛、改善脑循环和高压氧舱等方法;预后多与原发伤情有关。结论 创伤性脑梗死的发病率较低,约为1.46%,多发生在闭合性颅脑损伤后三天内,好发在额颞叶和枕叶,宜早期诊断和治疗,一旦出现将影响预后,其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目前治疗缺乏一个“金标准”,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按GOS评分:治愈23例(31.1%),中残27例(36.5%),重残或植物生存16例(21.6%),死亡8例(10.8%)。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动态影像学检查,GCS评分、昏迷时间、瞳孔变化、出血灶部位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早期正确诊断和有效综合治疗是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CT机在国内的普及,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率逐渐提高。早期复查CT是诊断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主要有效办法之一;一旦确诊,根据症状是否有脑疝及血肿的大小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才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救治效果。只有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才能降低外伤性迟发性内血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