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9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深静脉导管护理扣分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降低深静脉导管护理扣分率为目标,开展相关质量的改进,从现状调查,目标设立,要因分析,确定主要因素,提出并落实有效地对策。结果:通过对策的实施,深静脉导管护理扣分率由活动前的61%降低到对策实施后的17%。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显著降低了深静脉导管护理的扣分率,对深静脉导管的护理,在细节之处有了统一的规范,增进了护士参与质量管理[1]的意识及对自己角色功能的认可,提升工作的效益与品质。  相似文献   
5.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可以由护士独立进行操作的技术,现临床已广泛开展该项技术,此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因反复静脉穿刺及高渗性液体或化疗药物对血管造成的不可逆损伤。是常用的中心静脉输液工具之一[1]。但PICC在穿刺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导管异位是PICC穿刺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12.5%-24.6%[2],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协会(INS)推荐PICC头端最佳位置应位于上腔静脉的下1/3到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连接处[3]。当进行穿刺过程中出现各种原因导致的导管位置异常(包括异位于同、对侧的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奇静脉、胸廓内静脉、右心房、室等),未到达上腔静脉的最佳位置即为原发性PICC导管异位[4]。而发生导管异位率最高的为颈内静脉,可达3%-37%[5]。导管异位可引起各项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血栓形成、药物外渗、静脉炎、心脏穿孔、进入右心房可导致死亡[6]。本文拟探讨各种简便、安全、可靠、直观的预防PICC穿刺导管异位的方法,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
【】 总结了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胃肠道间质瘤常见的不良反应与护理对策。对40例口服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随访分析,并给与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措施,及合理的饮食调整和必要的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药物治疗过程中带来的各种不适,保证伊马替尼到达最优化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孙敏珠  颜美琼  吴燕 《医疗装备》2023,(5):150-152+15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为重症、危重症患者的诊治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研究总结了从接到抗疫任务至护理工作交接,再到定点医院日常护理与管理工作实施的整个过程,旨在为疫情防控护理管理工作提供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帮助团队迅速进入新的工作模式,确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指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使其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一种导管置入术。PICC作为血管通道之一,以其痛苦小、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广泛用于临床,随着导管留置时间延长,以导管静脉血栓、导管异位、导管阻塞、导管断裂等并发症曾有了报道。据报道,PICC导管断裂的发生率为0.67%~3.5%[1],  相似文献   
10.
椎管内肿瘤一般分为髓内,髓外硬膜下,髓外硬膜外三种,随着核磁共振显象技术的问世,椎管内肿瘤的诊断率不断提高,目前治疗上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据文献报导术后84.4%病人能恢复劳动力,5%病人死亡,大多是髓内肿瘤并发呼吸衰竭。手术病人因为麻醉手术创伤.术中出血易发生心肺功能不全,长期卧床易发生坠积性肺炎,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并发症。因此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我科今年收治4例椎管内肿瘤,其中2例是髓内肿瘤,2例是髓处硬膜下肿瘤,手术治疗后加强术后护理,无一例并发症发主。1术后两天观察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