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孙敏娟 《首都医药》2015,(3):320-322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MT)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对18例CMT患者进行针极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测。结果 18例患者共144块肌肉中,120块肌肉静息期有自发电位,轻收缩时112块肌肉出现运动单位时限延长,多相波增多32块肌肉出现巨大电位(波幅>5m V),144块肌肉重收缩时呈单纯-混合相。MCV 144条神经中有30条未引出运动诱发电位,其余有不同程度的减慢;SCV有43条未引出感觉电位,其余有不同程度的减慢。结论 18例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均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下肢重于上肢,感觉神经病变敏感于运动神经病变。由此可见,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腓骨肌萎缩症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主动脉壁内血肿临床特点、治疗经验、护理措施和随访结果.方法 收集2009年2月至2011年4月共6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根据tanford分型,其中A型4例,B型2例.住院期间将所有患者血压及心率控制在合适水平.4例A型患者均予以药物保守治疗,2例B型患者因主动脉溃疡行带膜支架主动脉腔内植入术.住院期间因心包填塞死亡1例,其余5例均存活.该5例患者影像学跟踪复查提示壁间血肿逐步缩小或主动脉龛影消失,恢复顺利,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出院后平均随访9.8个月,无明显胸痛或后背痛,CT复查提示主动脉壁内血肿较前进一步缩小.结论 主动脉壁内血肿是一种急性、可能致命的主动脉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早期通过有效的药物控制可减少外科手术的干预.对于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应注意主动脉溃疡的存在,带膜支架主动脉腔内植入术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组以缓慢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为特点的遗传性肌肉病变,大多数病例有明确的家族史,约1/3的患儿为散发病例,假肥大型(Duchenne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为儿童最常见的一类肌病,属性连锁性,隐性遗传,均影响男性,女性仅为异常性染色体携带者而不发病,本文对5例此病患者进行神经电图检测分析,以探讨神经电图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例均在2001年至2003年在我院神经内科的门诊病人,均为男性,发病年龄均在2岁~15岁,平均年龄9.8岁,病史时间不等。1.2临床表现5例患者均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内固定技术要点。方法:对53例经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随访6个月~5a,采用苟三怀4级评价方法[3]评价,优29例;良16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84.9%;发生浅层感染2例,下胫腓联合固定螺钉松动2例,腓骨下段粉碎骨折不愈合1例。结论: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强调外踝解剖复位的关键性。主张内、外、后踝和下胫腓联合同等重视,只有处理好每一个环节,才更有利于恢复踝关节的解剖关系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6.
腕管综合征的电生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腕管综合征(CTS),多为双侧性,这是所有嵌压性周围神经病中最多见的,其受压部位在正中神经通过由腕部骨质和横韧带组成的腕管中,其出入口处直径小,仅2.0cm~2.5cm,在入口处三方面以骨质环绕,上部有加厚的横韧带,这样,就很容易压迫到其中的正中神经。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组15例,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50岁,病程2年—4年,症状:正中神经支配区麻木,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腓总神经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42例患者行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腓总神经支配肌行肌电图(EMG)检查。结果患者组中腓总神经5例未引出运动波幅,有31例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有不同程度减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有12例未引出感觉波幅,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减慢。其支配肌呈神经源性损害。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腓总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MT)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对18例CMT患者进行针极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测。结果18例患者共144块肌肉中,120块肌肉静息期有自发电位,轻收缩时112块肌肉出现运动单位时限延长,多相波增多32块肌肉出现巨大电位(波幅>5 mV),144块肌肉重收缩时呈单纯-混合相。MCV 144条神经中有30条未引出运动诱发电位,其余有不同程度的减慢;SCV有43条未引出感觉电位,其余有不同程度的减慢。结论18例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均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下肢重于上肢,感觉神经病变敏感于运动神经病变。由此可见,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腓骨肌萎缩症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损伤术中,对神经损伤程度的判断,手术方式选择的准确性。方法 术中应用电生理测定受损神经段的传导速度。结果 传导速度减慢90%以上或无法测出者提示神经完全断伤,必需行损伤段神经切除重新吻合或神经移植,减慢50%—90%为大部分损伤,神经松解术后部分功能恢复;减慢50%以下为部分损伤,粘连压迫,神经松解术可恢复大部分或全部功能。结论 周围神经损伤术中应用电生理监测,大大提高了手术方式选择和预后估计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