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人下颌恒切牙管间峡区解剖的显微CT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人离体下颌恒切牙管间峡区的解剖学特点。方法选择离体下颌恒切牙拍摄近远中向X线片,选出双根管牙33颗,对距根尖6 mm以内的牙根组织进行显微CT扫描。扫描层厚20 μm,每颗牙齿获得扫描截面300个。通过三维重建观察牙根管间峡区的解剖形态。记录距根尖1、2、3、4、5、6 mm处各截面根管数目及管间峡区的出现情况,并测量根管壁的最小厚度。结果所有双根管下颌恒切牙都存在管间峡区,完全峡区占49.7%,部分峡区占4.5%。距根尖6 mm内各截面管间峡区的出现率为10.0%~85.5%,卡方检验显示距根尖1~6 mm处管间峡区出现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距根尖3~6 mm处管间峡区出现率较高,以5 mm处最高,为85.5%。距根尖6 mm以内的根管壁最小厚度均小于0.5 mm。结论下颌恒切牙管间峡区的出现率较高,根管壁最小厚度位于峡部,在临床进行根管治疗和牙髓外科手术时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定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衰患者的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将本院2017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78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CRT组行CRT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NYHA分级、6min步行距离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CRT组LVEF升高、6min步行距离延长、NYHA分级和生活质量评分下降,与对照组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T治疗心衰患者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绵羊精子作为外源基因载体,将获能处理的精子与未获能仅洗涤处理的精子分别同bGHDNA(牛生长激素基因)共同孵育30~50分钟,放射自显影结果表明:两种处理的精子都能携带外源DNA;携带外源DNA精子的比率分别为5%—6%(洗涤处理)和11%—12%(获能处理)。将处理的精液给自然发情的母羊输精,输精方法采用常规子宫颈法或手术——子宫角、输卵管法。207只母羊的输精效果;第一周期不返情138只(66.7%);产羔98只。斑点杂交证明,98只羔羊中有5只整合外源bGHDNA,在斑点杂交呈阳性反应的5只中有3只为Southern杂交阳性。本试验证明:以精子为外源DNA载体用人工授精方法可以生产整合外源基因的羔羊。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1例痰液戈登菌致血流感染误诊为中毒性红斑病例的回顾性分析,为微生物室工作人员和临床医生提供诊疗经验.方法 患者入院后进行痰培养和血培养,血培养有细菌生长,根据血培养结果改用美罗培南联合阿米卡星抗感染治疗.血培养分离菌用杭州滨河微量生化管,梅里埃VITEK2的NH试条,梅里埃VITEK MS和16SrRNA基...  相似文献   
5.
成年及青年黑白花母牛28头,用一种高纯度FSH-P制剂,自周期9—13天开始,按常规方法进行超排处理。冲卵失败2头除外,其余26头,平均有黄体6.58±5.44(M±SD)、总卵胚4.19±4.67、可用胚3.65±4.28。在超排处理前,即周期0、1、3、5、7、9各日共6次,自颈静脉采集血样,分离血浆,用放射免疫法分析血浆雌二醇-17β(E_2 -17β)、雌酮(E_1)和硫酸雌酮(E_1S)浓度。统计分析以上3种激素浓度以及不同激素的浓度比值同超排反应力的关系。发现供体的可用胚数同E_1S/E_1、E_2+E_1十E:S/E_1的比值有关,特别是E_1S/E_1值在各组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按可用胚数和黄体数将供体分为3组:组1包含可用胚≥4(全群平均为3.65)、黄体≥4的个体,其中有7/8(87.5%),周期0天E_1S/E_1值>2;组2为可用胚<4、黄体≥4的个体, 其中仅有1/9(11.1%)E_1S/E_1值>2 (P<0.01);组3为可用胚<4、黄体<4的个体,E_1S/E_1值无一定规律。如按E_1S/E_1值分组,组1,13头(50.0%)为E_1S/E_1值>2的个体,共有可用胚82枚,占全群可用胚总数95枚的83.3%,平均每头6.54枚(全群平均3.65);组2亦为13头,为E_1S/E_l<2的个体,总共仅有可用胚13枚,占总数的13.7%(P< 0.01),平均每头仅1枚。如用周期0天E_1S/E_1值预选供体,可望将超排效率提高8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蛋白(Fim)A是否参与该菌引起牙槽骨吸收的作用。方法用牙龈卟啉单胞菌ATCC33277野生菌株感染BALB/c小鼠,建立其诱导的牙周病动物模型。用ATCC33277及其fimA基因敲出的牙龈卟啉单胞菌KDP150变异菌株分别感染实验动物BALB/c小鼠(每组5只小鼠),测量其牙槽骨的改变情况,且与未接种细菌的阴性对照组相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TCC33277组小鼠牙槽骨吸收量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而fimA基因敲除菌株KDP150与对照组相比较,牙槽骨吸收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菌株组小鼠牙槽骨吸收量高于fimA基因敲除菌株组(P0.05)。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fimA可能是该菌引起牙槽骨吸收的重要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