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索一种预防腹部术后切口裂开的方法。方法:对于高龄、肥胖、体弱等术后可能出现腹部切口裂开的贲门癌患者,采用全层排线减张缝合法缝合贲门癌经腹切口手术112例,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112例经腹贲门癌根治术病人中,术后无1例并发切口裂开及切口感染。其中4例于术后第5~7天出现切口内脂肪液化,无感染。给予腹带包扎延迟拆线至术后15~20天,切口愈合良好,结论:全层排线减张缝合法,能够预防贲门癌经腹切口手术后切口裂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切口食管下段肌层纵行切开网膜覆盖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可行性.方法:收治贲门失弛缓症患者45例,在前外侧小切口下行食管下段肌层纵行切开术.游离下段食管及胃贲门部,自下肺静脉至胃贲门部下1cm,纵行切开食管下段肌层,并以大网膜覆盖食管黏膜.结果:45例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手术时间113.5±5.5分钟,胸腔引流2.5±0.5天,术后住院10.5±0.5天.术后3、6、9个月,症状评分由术前3.3±0.5分别降为1.4±0.3分,1.6±0.4分和1.5±0.3分(P<0.05);食管末端直径由术前6.8±1.1cm分别降为3.7±1.5cm,3.5±1.1cm和3.5±1.2(P<0.05);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LESP)由术前30.3±4.2mmHg分别降低到19.6±2.5mmHg,20.1±2.7mmHg和19.7±3.1(P<0.05);食管末端pH由术前3.5±0.4分别升至术后5.4±0.4,5.7±0.3和5.5±0.6(P <0.05).结论:小切口食管下段肌层纵行切开网膜覆盖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管状胃在食管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对79例食管癌患者接受左胸、左颈部两切口胸段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浆肌层套叠缝合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重点探讨管状胃的制作方法及该术式在防止并发症方面的优势。结果本组79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心律失常3例,吻合口狭窄2例。随访无胸胃综合征及明显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切除术后管状胃重建消化道手术操作安全;改善了胃食管反流;降低了胃排空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右腋下小切口手术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1999年1月至2005年5月84例成年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为经右腋下小切口组及正中胸骨劈开组并进行比较分析。观察主动脉阻断时间、关胸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气管插管带管时间、胸腔引流量、出血量、疼痛分级、镇痛药物用量。结果42例患者全部经右腋下小切口顺利完成心内直视手术。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气管插管带管时间、住院时间与正中胸骨劈开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关胸时间、疼痛分级、镇痛药物使用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出血量与正中胸骨劈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对成人房、室间隔缺损患者应用良好且与胸骨正中切口直视手术相比,有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瘢痕小且隐蔽性好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隔瓣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收治的32例隔瓣下室间隔缺损患者,采用平行于隔瓣环的弧形瓣叶切开,暴露室间隔缺损,裁取适宜大小的椭圆形涤纶片,首先连续缝合缺损的肌肉边缘,再转移到隔瓣根部,用切开的隔瓣边缘夹住涤纶片的后缘,如同“三明治”状,连续缝合隔瓣瓣叶切开处,术野显露清晰,修补确实,手术效果良好。结果全组32例病人,均手术经过顺利,术后无残余分流,无三尖瓣反流或少量反流,无明显杂音,全组无死亡病例,无传导阻滞,手术效果良好,均痊愈出院。结论在修补隔瓣下室间隔缺损时,采用平行于隔瓣环的弧形切口,裁取适宜大小的椭圆形涤纶片,先连续缝合缺损的肌肉边缘,再用“三明治”法连续缝合隔瓣瓣叶切开处,将涤纶片夹在弧形切开的隔瓣瓣叶之间,该方法视野清晰,修补确实,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出现血红蛋白尿的原因,探讨减少或避免其发生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01/2008—06进行的360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中出现血红蛋白尿的83例进行分析。结果:83例均使用5%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应用速尿。血红蛋白尿延续时间1.5~72h,并发少尿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结论:体外循环时间长,使用鼓泡式氧合器,转流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较高的患者易于出现血红蛋白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