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孤立性真菌性蝶窦炎的认识,探讨其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手术适应证、手术特点及疗效等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4例孤立性真菌性蝶窦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结果和随访情况。全部患者在鼻内镜下行蝶窦开放术。结果术后4~6周窦腔及窦口处黏膜上皮化。所有患者鼻内镜随访6~12个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孤立性真菌性蝶窦炎以头痛等神经症状及眼部症状为主要表现,其症状缺乏特异性, CT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MRI检查有利于降低手术风险,鼻内镜下矫正解剖异常同时蝶窦开放,术后鼻腔冲洗,保持鼻腔通气和引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腹部创伤中肝外伤占15%~20%。一般肝外伤死亡率在10%左右,而闭合性肝外伤死亡率高达50%以上。因此,早期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我院于近年共收治闭合性肝外伤80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在单侧鼻腔-鼻窦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单侧鼻腔-鼻窦病变患者的术前CT影像资料,与手术组织病理结果比较,计算CT诊断单侧鼻腔-鼻窦病变的准确率。结果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50例中慢性鼻窦炎93例,囊肿12例,真菌性鼻窦炎19例,内翻性乳头状瘤10例,出血坏死性息肉7例,恶性肿瘤6例(腺样囊性癌1例、恶性黑色素瘤3例、鳞状细胞癌2例)、骨瘤3例;以组织病理为金标准,CT正确诊断121例,准确率为80.7%,其中对慢性鼻窦炎的诊断准确率为86.0%(80/93),囊肿为100.0%(12/12),真菌性鼻窦炎为73.7%(14/19),内翻性乳头状瘤为50.0%(5/10),出血坏死性息肉为57.1%(4/7),恶性肿瘤为50.0%(3/6),骨瘤为100.0%(3/3)。结论 CT检查在单侧鼻腔-鼻窦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但不同疾病诊断准确率差异较大,对骨瘤及囊肿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血管生成素-1,2(Ang-1,2)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评估Ang-1,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LSCC中的联合表达对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用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SCC标本61例、癌旁组织30例及正常喉黏膜组织15例中Ang-1,2及VEGF的表达和MVD,并对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ng-1,2在LSCC细胞、正常喉黏膜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均有表达;VEGF只表达于LSCC组织中;LSCC组织与癌旁组织及正常喉黏膜组织相比,Ang-1,2表达显著增加(均P<0.05)。对于临床病理因素的分析表明,Ang-1,2在高、中低分化LSCC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ng-2表达与临床分期、MVD有显著的相关性(均P<0.05),而Ang-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MVD无显著的相关性(均P>0.05)。在所有联合表达状态中Ang-2和VEGF同时为阳性的肿瘤组织MVD均值为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任何状态(P<0.05)。结论:Ang-1,2在LSCC中的表达可能在肿瘤进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与肿瘤血管的形成关系密切。其中Ang-2与VEGF共同作用促进肿瘤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出血临床并不多见.2006年我院共收治3例。现结合其临床资料探讨本病的诊治方法。 例1:男,50岁。因咽旁滑膜肉瘤复发入院。在全麻下行颈侧入路咽旁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范围较大,侵及颈内、颈外动脉。结扎颈外动脉、颈内静脉,自颈内动脉剥离肿瘤后动脉外膜不完整,切除肿瘤后形成咽瘘。术毕缝合口咽瘘,放置负压引流管。术后3d发现引流管与口咽部相通。术后第6天晨起见伤口有少量渗血,2h后大量渗血,同时口咽部大量血液涌出。当即向颈椎方向压迫右颈总动脉,急行气管切开,纠正休克的同时行探查术。术中见右颈内动脉有-4mm破裂口,血管质脆,行颈总动脉结扎。术后10d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重症胰腺炎(SAP)是累及多系统器官的全身疾病。(SAP)后并发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是一种严重的综合征,也是该病重要的致死原因。所以近年来日益受到临床重视,笔者总结6例(SAP)后并发MSOF的患者,就外科治疗的一点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实施耳内镜下鼓膜置管与穿刺治疗的效果及康复状况。方法择该科室2015年8月-2017年8月90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置管组(n=45)和穿刺组(n=45),置管组患者实施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穿刺组患者实施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置管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穿刺组显著升高(P0.05),置管组患者术后中耳积液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较穿刺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实施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效果及康复状况优于穿刺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体化术式选择治疗儿童梨状窝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43例梨状窝瘘患儿,左侧41例,右侧2例;炎症控制期27例,急性炎症期16例;根据个体病情选择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梨状窝瘘切除、颈部脓肿切开引流等术式或联合术式,观察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43例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与外周血液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鼻窦内镜手术,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62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6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两组术前外周血细胞成分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等之间的差异。将实验组根据是否复发、癌变进一步分为SNIP组(38例),复发组(14例)及癌变组(10例),分别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0.001)、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0.00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NLR)(P=0.016),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PLR)(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发现,NLR的增加(P<0.001)、PLR的减少(P=0.002)以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增加(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进一步多重比较分析,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在三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SNIP和复发组(P=0.045),癌变和复发组(P=0.017)在嗜碱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PLR与SNIP具有相关性,并且可能成为SNIP的外周血液炎症标志物,NLR的增加、PLR的减少以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增加可能是SNI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伴咽喉反流(LPR)的难治性鼻窦炎(DTRS)术后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42例合并咽喉反流的难治性鼻窦炎患者案例,其中21例给予术后规范质子泵抑制剂治疗8周+常规围手术期处理(实验组),21例给予常规围手术期处理(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外周血IgE、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Lund-Mackay 鼻窦CT评分及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FS)等的差异;收集两组患者术后第1、3、6及12个月复查时的鼻内镜评分、鼻窦CT评分、VAS评分、RSI及RFS评分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咽喉症状评分及客观检查结果较基线的变化及组间差异进行分析,评估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对伴咽喉反流的难治性鼻窦炎的术后临床疗效。 结果 对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持续随访,最终实验组患者RFS、RSI、VAS评分、鼻内镜评分、鼻窦CT评分较对照组患者均显著降低[(2.57±1.54)分vs(3.57±1.60),P=0.045<0.05;(2.86±1.59)vs(4.62±1.77),P=0.002<0.05;(3.43±1. 93)vs(5.43±3.11),P=0.017<0.05;(1.00±0.78)vs(2.10±1.09),P=0.018;(0.67±0.66)vs(1.24±0.83),P=0.001<0.05]。 结论 伴咽喉反流的难治性鼻窦炎术后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鼻部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咽喉反流相关症状体征,可作为该类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