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血浆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80例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梗死体积不同分为大梗死组(20例)、中梗死组(30例)和小梗死组(30例);选择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血浆CysC、Hcy、D-D及hs-CRP水平。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浆CysC、Hcy、D-D及hs-CRP水平;不同梗死体积组血浆CysC、Hcy、D-D及hs-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浆CysC、Hcy、D-D及hs-CRP水平分别为(1.63±0.44)mg/L、(21.28±5.43)μmol/L、(2.36±0.45)mg/L、(18.31±2.26)mg/L,均高于对照组的(0.82±0.15)mg/L、(10.42±3.52)μmol/L、(0.81±0.35)mg/L、(2.21±1.49)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梗死组血浆CysC、Hcy、D-D及hs-CRP水平高于中梗死组、小梗死组,中梗死组高于小梗死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脑水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近1年多来收治的65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出血量在15~40ml之间,两组的基础治疗用药神经保护剂相同,治疗组33例应用20%吡拉西坦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天,连续应用10天,同时应用20%甘露醇125ml静脉滴注,q12h/q8h;对照组32例,应用20%甘露醇125ml静脉滴注,q8h/q6h,连续应用10天;每天观察患者用药后头痛、视乳头水肿及意识状况的改变,采用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评分判定临床疗效。同时检测用药前及用药后24h的尿量及尿比重变化。在用药后15天时复查颅脑CT观察血肿的体积以及血肿周围脑水肿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如头痛、呕吐、视乳头状态及意识障碍等较给药前均有改善,治疗后15天时治疗组症状显效率为67%(22/33),对照组为56%(18/32),两组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38);治疗组用药后24h平均尿量为(3644.5±210.4)m1,对照组患者用药后24h的尿量为(3341.9±205.3)ml,两组间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用药后平均尿比重为(1.013±0.027),对照组用药后平均尿比重为(1.019±0.030),两组间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治疗15天时CT显示治疗组血肿体积减少(9.9±3.3)ml,水肿平均缩小面积(18.3±2.3)cm2,对照组血肿体积减少(8.0±2.8)ml,水肿平均缩小面积(15.1±2.0)cm2,两组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未出现血尿、失眠、兴奋及脏器功能损害等情况。结论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继发的脑水肿优于单纯应用甘露醇,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血压病研究的深入 ,老年高血压病作为高血压的一种特殊类型 ,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本文对我院门诊老年高血压病治疗的追踪观察 ,就影响老年高血压的因素进行分析。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年龄 6 0~ 80岁 (平均 6 9.8岁 )。符合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临床及辅助检查未发现继发高血压依据者共 12 6例。其中男 97例 ,女 2 9例。Ⅰ期高血压 2 5例 ,Ⅱ期高血压 71例 ,Ⅲ期高血压 30例。高血压病程 5个月~ 2 0年。1.2 方法 药物治疗及饮食、生活习惯治疗。治疗的目标血压为 :(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 0 / 90mmHg ;(2 )收缩压及舒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脑水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近1年多来收治的65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出血量在15~40ml之间,两组的基础治疗用药神经保护剂相同,治疗组33例应用20%吡拉西坦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天,连续应用10天,同时应用20%甘露醇125ml静脉滴注,q12h/q8h;对照组32例,应用20%甘露醇125ml静脉滴注,q8h/q6h,连续应用10天;每天观察患者用药后头痛、视乳头水肿及意识状况的改变,采用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评分判定临床疗效。同时检测用药前及用药后24h的尿量及尿比重变化。在用药后15天时复查颅脑CT观察血肿的体积以及血肿周围脑水肿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如头痛、呕吐、视乳头状态及意识障碍等较给药前均有改善,治疗后15天时治疗组症状显效率为67%(22/33),对照组为56%(18/32),两组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38);治疗组用药后24h平均尿量为(3644.5±210.4)ml,对照组患者用药后24h的尿量为(3341.9±205.3)ml,两组间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尸〈o.05);治疗组用药后平均尿比重为(1.013±0.027),对照组用药后平均尿比重为(1.019±0.030),两组间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治疗15天时CT显示治疗组血肿体积减少(9.9±3.3)ml,水肿平均缩小面积(18.3±2.3)cm^2,对照组血肿体积减少(8.0±2.8)ml,水肿平均缩小面积(15.1±2.0)cm^2,两组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尸〈O.05)。治疗组患者未出现血尿、失眠、兴奋及脏器功能损害等情况。结论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继发的脑水肿优于单纯应用甘露醇,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118例频发TIA患者分为血流动力学型组78例、微栓塞型组40例,对两组临床资料、颅内外动脉血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房颤与心脏卵圆孔未闭微栓塞型组较血流动力学型组明显增多(P<0.05);血流动力学型组颅内外动脉血管轻、中度狭窄4例,重度狭窄或闭塞74例,稳定型斑块68例,易损斑块10例;微栓塞型组轻、中度狭窄36例,重度狭窄或闭塞4例,稳定性斑块9例,易损斑块31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频发TIA患者中以血流动力学型为主.血流动力学型频发TIA颅内外血管多存在重度狭窄或闭塞,而微栓塞型频发TIA颅内外血管狭窄以轻中度为主,但颈动脉斑块多为易损斑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