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连续臂从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上肢手术患者80例,采用套管针行改良肌间沟法连续臂从神经阻滞,并保留套管针术后接患者自控镇痛泵.将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s组为50 μg舒芬太尼加0.225%罗哌卡因镇痛;R组为术毕仪用0.225%罗哌卡因镇痛.两组背景剂最均为4 ml/h,自控药量每次3 ml,锁定时间20 min.观察术后镇痛效果,记录镇痛泵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S组在术后4、8及16 h镇痛效果优于R组(P<0.05);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用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使用国产特制非刺激型外周神经阻滞留置导管针(专利号:200820152063.9和200920166821.7)在上肢手术及术后镇痛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择期或急诊行上肢手术成年患者62例,ASAⅠ~Ⅲ,使用特制的非刺激型外周神经阻滞留置导管针,采用改良肌间沟法或腋鞘置管法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通过留置导管使用0.2%罗哌卡因镇痛.观察患者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术后镇痛和镇静效果、恶心呕吐发生率、穿刺置管部位有否感染、神经损伤、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使用此留置导管针麻醉成功率是96.8%;腋鞘置管法麻醉操作一次成功率85.2%,改良肌间沟置管法78.8%;严重毒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和3 0%;均无注射部位血肿、Horner氏综合征、声嘶及呼吸困难等;术后0、12、24、48 h VAS镇痛评分:静止时镇痛有效率100%,活动时91.7%;Ramesay镇静评分平均0.1分;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8.3%,患者满意度平均9.1分,均未出现穿刺置管部位感染、神经损伤及呼吸抑制;导管留置平均时间30.5 h;镇痛结束拔除导管后患肢无感觉麻目等异常症状.结论 使用此特制非刺激型外周神经阻滞留置导管针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中麻醉效果确切,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改良肌间沟法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及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使用静脉套管针采用改良肌间沟法置管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及术后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19~67岁的上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40)及实验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一针法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毕行皮下镇痛,镇痛药配方以全身麻醉性镇痛药芬太尼为主;实验组使用外周静脉套管针,采用改良肌间沟法置管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毕接镇痛泵,镇痛药配方以局部麻醉药罗哌卡因为主。观察二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术后0h.2h.4h.8h、16h,VAS镇痛评分及Ramesay镇静评分,以及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术中麻醉效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优良率分别是97.5%和92.5%,无统计学意义;术毕0h、2h VAS镇痛评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术毕4h、8h、16h两组无明显区别(P〉0.05);术毕0h、2h Ramesay镇静评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无区别,而术毕4h、8h、16h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毕恶心呕吐:0h、2h、4h无区别,8h、16h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经改良肌间沟法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中麻醉效果确切,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