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天智颗粒联合丁苯酞对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VCI患者9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天智颗粒组及对照组各30例。联合治疗组给予天智颗粒与丁苯酞联合治疗,天智颗粒组仅给予天智颗粒,对照组不使用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均治疗30d。3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2月后进行蒙特利尔认知(MoCA)量表测评。结果:治疗1、2个月后,联合治疗组的MoCA评分及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延迟回忆、定向力等子项目的改善优于天智颗粒组(P<0.05)。结论:天智颗粒和丁苯酞联合治疗对VCI患者的认知功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对MoCA评分各主要子项目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认知障碍广泛存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是一种独立于阳性和阴性症状之外的另一大核心症状,其特点是学习、记忆、注意力和执行功能不足,与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交往技能、就业能力等密切相关。认知障碍通常在精神分裂症的其他症状之前出现,与不良的药物依从性和首次发作精神病患者的复发倾向相关,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在疾病的进程中相对稳定,影响着精神分裂症的整体预后,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密切相关。与正常健康人相比,几乎所有的患者在疾病早期的认知测试中,都表现出认知能力不同程度的下降。为了解决精神分裂症中的认知功能障碍,有研究者开发了改善精神分裂症认知的测量和治疗研究(MATRICS)计划,将初级认知域中的处理速度、语言学习和记忆、关注和警惕、推理和解决问题、视觉学习和记忆、社会认知和工作记忆等几个方面,作为评估精神分裂症模型中新药疗效及评估预后的指标。精神分裂症目前广泛应用的测评方法有:事件相关电位(P300)测定、认知能力筛查量表(CASI)、数字划销测验(NC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isconsin card sort test,WCST-M)、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等。测试评估受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病程、精神状态等多方面的影响,应结合临床加以评估。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从最初关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缓解,逐渐增强到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社会功能的恢复、生活质量的提高上,认知功能的恢复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有着很重要意义。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对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对认知障碍疗效欠佳。而非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在改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的同时,能够不同程度的改善其认知障碍,且引起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少。改善认知障碍的机制包括:与5-HT、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组胺等受体的结合,保护神经元、调节神经可塑性和神经元电生理的活动,调节神经递质,促进髓鞘修复,改善脑白质病变等。在开发新药和新疗法的过程中,了解精神分裂症认知损伤的机制及药物改善认知的机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娄萍  孙争宇 《临床医学》2011,31(10):106-107
痴呆是某种原因引起大脑已获得的高级功能的全面衰退,意识的觉醒状态正常,主要表现在意识内容(记忆、智力、思维、判断、精神、行为等功能)的异常,并导致患者职业、社交及日常生活能力的障碍。它是一组临床综合征。血管性痴呆是因血管病导致脑梗死造成的痴呆;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血管性痴呆逐年增加,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由于部分痴呆在明确病因并进行有效干预后是可逆的,或者说,在较长的时间内可以保持良好的状态,积极的治疗有益于提供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癫痫是大脑过度兴奋神经元反复异常放电所引起的短暂、突发、反复发生的行为或自身体验的异常.一般认为经过传统一线抗癫痫药物的治疗,约有80%的患者可得到满意的控制,但仍有20.0%的患者不可有效控制,称之为难治性癫痫[1].我国目前约有癫痫患者900万,其中600万为活动性癫痫.我国的治疗缺口亦相当大,约占6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肽(AB)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中海马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蛋白激酶2(MK2)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及其与老年性记忆力减退的关系,研究炎性机制及信号转导在AD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立体定向下双侧海马注射Aβ1-42建立AD动物模型,通过Y-迷宫测试、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blot等方法,观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组织结构的病理改变及MK2和IL-6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Y-迷宫学习记忆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受损(P〈0.05),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变性、缺失,胶质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MK2和IL-6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多见(P〈0.05);Westemblot显示模型组海马组织MK2条带增宽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K2信号转导通路在AD的炎症反应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尿微量白蛋白(U-Alb)、血尿酸(UA)、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64例为梗死组,健康体检者170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U-Alb、血清UA、Cr、BUN水平,应用NIHSS量表对梗死组进行评估。结果:梗死组U-Alb、血清UA、CR、BUN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梗死组病情轻重与U-Alb、血清UA、Cr、BUN浓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与U-Alb、血清UA、Cr、BUN水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山茱萸环烯醚萜苷(cornel iridoid glycoside,CIG)对大脑中动脉梗阻(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大鼠大脑皮质线粒体损伤的作用,探讨CIG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缺血2 h后复灌,采用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CIG低、高剂量(60、120 mg/kg)给药组,阳性对照药银杏叶片组,于复灌6 h后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7 d。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情况,透射电镜观察损伤侧皮质部位线粒体超微结构,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线粒体功能相关的蛋白NIX、Beclin1、DRP1、OPA1和PGC-1α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7 d后,模型组大鼠mNSS评分较假手术组大鼠显著增高,而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的mNSS评分明显降低。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皮质线粒体损伤严重,CIG给药能明显改善线粒体结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显著抑制大鼠皮质组织中NIX、Beclin1、DRP1、OPA1和PGC-1α蛋白的表达,而CIG给药后均能显著改善这些蛋白的异常表达。结论 CIG通过激活线粒体自噬,促进线粒体分裂融合,增加线粒体生物合成等过程,减轻线粒体损伤,进而保护神经元,发挥较好的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DHF-7 为我室自行设计并合成的新化合物。本研究探讨DHF-7 改善Cuprizone(CPZ)复合MK-801 致精神分裂症(SZ)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白质病变的机制。方法:C57BL/6 小鼠用含0.2% 的CPZ 混合饲料饲养5 周后给予MK-801 腹腔注射2 周造模。DHF-7灌胃给药7 周。运用Y- 迷宫、旷场试验、新物体识别试验测试行为学改变;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髓鞘脱失及髓鞘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 Blot(WB)检测胼胝体部位多种因子及受体的蛋白表达。结果:CPZ+MK-801 复合模型组小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行为学测试结果表明:模型组自发交替反应、分辨指数下降,出现认知障碍;进臂总次数、活动总距离增加,出现阳性症状;中央区活动距离增加,出现阴性症状。髓鞘碱性蛋白(MBP)免疫组化染色发现胼胝体区域免疫阳性染色变浅;透射电镜发现胼胝体部位有髓神经纤维分布稀疏,间隙扩大,髓鞘板层分离,厚度变薄,有髓轴突数目明显减少,髓鞘脱失明显。WB 检测发现:模型组小鼠脑内MBP、CNP、BDNF、p-Fyn、p-TrkB、p-NMDAR2B、p-B-Raf、p-MEK1/2 及p-ERK1/2 表达含量下降。灌胃给予DHF-7(25、50 mg·kg-1)干预后,模型小鼠自发交替反应、分辨指数增高,进臂总次数减少,活动总距离、中央区活动距离减少;MBP 免疫组化染色发现胼胝体区域免疫阳性染色变深;透射电镜发现胼胝体部位有髓神经纤维排列紧密,髓鞘厚度增加,未出现板层分离,有髓轴突数目明显增加,髓鞘得到修复。WB 检测发现DHF-7 给药组小鼠脑内MBP、CNP、BDNF、p-Fyn、p-TrkB、p-NMDAR2B、p-B-Raf、p-MEK1/2 及p-ERK1/2 表达含量升高。结论:CPZ 复合MK-801 模型小鼠能够较全面地反映SZ 的认知障碍、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为SZ 深入的机制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动物模型。新化合物DHF-7 能够改善复合模型致SZ 小鼠的症状,其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白质病变的改善可能是通过激活BDNF 和p-Fyn、p-TrkB、p-NMDAR2B 通路发挥作用,为SZ 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精神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虽然目前对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随着对疾病认识的逐步深入,已经可以利用动物模型模拟精神分裂症的不同临床症状。制备可靠的、可预测的动物模型,对理解复杂精神疾病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和开发新型抗精神病药物都是非常必要的。现针对目前研究较多的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药物诱导动物模型、基因相关动物模型、神经发育动物模型、脑损伤动物模型、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动物模型,可为今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性痴呆(A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包括异常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引起的细胞骨架改变、早老素等遗传基因的突变、淀粉样前体蛋白代谢失调引起的细胞外老年斑的形成、脑内乙酰胆碱含量减少等中枢神经系统递质代谢障碍、细胞内微量元素代谢紊乱、免疫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自由基损伤学说、神经细胞退行性改变、中医学关于老年性痴呆的发生等发病机制,下面对AD的各种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