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氨氯地平、苯那普利单独和联合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选择12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氨氯地平组(A组,41例,接受氨氯地平治疗);苯那普利组(B组,45例,接受苯那普利治疗);联合治疗组(C组,40例,接受氨氯地平和苯那普利治疗)。于治疗前、后行血压及血浆NO、ET测定,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NO、ET水平对照。结果:较之对照组,三组高血压患者NO水平显著降低(P<0.01),ET水平显著升高(P<0.01)。三组治疗后血压、ET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均<0.01),A组及B组下降幅度无显著差异,C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的(P<0.05);三组血浆NO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均<0.01);A组及B组血浆NO水平升高无显著差异(P>0.05),C组NO升高幅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的(P<0.05)。结论:氨氯地平和苯那普利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血压和血浆ET水平,同时升高血浆NO水平,而两药联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二尖瓣返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是一种常见表现。但AMI早期并发MR与梗死部位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国内资料较少。我们用彩色Doppler血流显像仪观察不同部位早期AMI并MR的程度并对患者进行短期随访,旨在探讨AMI的部位与MR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孙一荣  王涛  陈立  王艳军 《山东医药》2003,43(28):36-36
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及肥胖等被公认为冠心病主要易患因素 ,但控制上述因素后 ,部分人群冠心病发病率仍居高不降。近年发现 ,细菌感染可能与冠心病发病有关。2 0 0 0年 2月至 2 0 0 0年 6月 ,我院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咐方法检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清中肺炎支原体 (MP)抗体 ,以观察冠心病患者肺先友原体感染情况。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 30例冠心病患者 ,男 8例 ,女 12例 ;年龄4 6~ 5 6岁。急性心肌梗死 7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2例 ,静息心电图未得到确切的心肌缺血依据而行踏车运动检查确诊为心绞痛 2 1例。患者近期无明显呼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260例怍回顾性分析,全部使用日本东芝CX-900六型C形臂血管造影机,采用Judkins氏法或Amplbaz法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严重并发症8例,总发生率占3%。结论预防并发症最重要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全面掌握各种必要的监护手段、病情判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ACS患者116例,随机单盲分为辛伐他汀组58例,常规治疗组58例,另外随机选择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血凝仪法测定Fib含量,胶体金法测定D-二聚体含量。结果:AC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浆Fib[(4.92±0.65)g/L∶(2.61±0.48)g/L]、D-二聚体[(0.58±0.16)mg/L∶(0.16±0.06)mg/L]水平明显升高(P0.01);辛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Fib、D-二聚体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辛伐他汀组治疗后Fib[(2.82±0.55)g/L∶(4.92±0.53)g/L]、D-二聚体[(0.22±0.07)mg/L∶(0.57±0.14)mg/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Fib(4.86±0.56)g/L,D-二聚体(0.53±0.12)mg/L]水平(P0.01),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Fib、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通过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从而改善心肌供血,延缓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病例 :患者 ,女 ,40岁。因发热、恶心、呕吐半月余入院。患者发病前无咳嗽、流涕、咽痛、头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入院前曾行B超示“胆囊炎、胆囊结石” ,在院外静脉点入菌必治 1 0g每日两次共 7天 ,效果不佳而入院。体检 :T37 2℃ ,P 80次 /分 ,R 18次 /分 ,BP10 0mmHg/ 80mmHg ,皮肤粘膜无黄染 ,浅表淋巴结无异常 ,双肺呼吸音清 ,无罗音 ,心界无扩大 ,心率 80次 /分 ,律齐规整 ,未闻及杂音 ,腹平软 ,肝脾肋下未及 ,莫菲氏征 ( ) ,四肢肌力Ⅳ级 ,腱反射( ) ,病理征 ( ) ,ECG示 :窦性心律 ,Ⅱ、Ⅲ、avF、V1~ 6ST…  相似文献   
7.
我院1990年~1996年6月收治心肌病患者百余例,随意抽出围产期心肌病(PC)12例,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18例,后者做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赖诺普利单独与联合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15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51例接受厄贝沙坦治疗;55例接受赖诺普利治疗;联合治疗组50例接受厄贝沙坦和赖诺普利治疗。均于治疗前后行血压及血浆NO、ET测定。并与50例健康者血浆NO、ET对照。结果3组高血压患者NO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ET显著升高(P<0.01)。3组治疗后血压均有显著下降(P<0.01),厄贝沙坦组及赖诺普利组降压幅度无差异,联合用药组降压幅度明显高于两单独治疗组(P<0.05);3组血浆NO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1);厄贝沙坦组及赖诺普利组血浆NO水平升高幅度无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NO升高幅度明显高于两单独治疗组(P<0.05);3组血浆ET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0.01),厄贝沙坦组及赖诺普利组ET水平下降幅度无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ET下降幅度明显高于两单独应用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赖诺普利长期单独应用可明显降低血压,同时升高血浆NO水平、降低血浆ET水平、改善血管内皮素功能。两药联用治疗高血压对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氮、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检测57例急性心肌梗死、71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52例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浆NO、Fib、D-二聚体含量。随机选择50例健康人做对照组。采用比色法测定NO含量;血凝仪法测定F南含量;胶体金法测定D-二聚体含量。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NO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血浆Fib、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各型之间血浆NO、F南、D-二聚体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血浆NO含量和Fib、D-二聚体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测定NO、Fib、D-二聚体有助于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10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行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稳心颗粒组、前列地尔组、联合组,每组30例。4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行急诊PCI,稳心颗粒组患者术后即刻予以稳心颗粒治疗,前列地尔组患者于PCI前30 min予以前列地尔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稳心颗粒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用法用量分别同稳心颗粒组、前列地尔组)。比较4组患者术后3 d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6、24、48、72 h QT间期离散度及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结果联合组患者术后3 d室性期前收缩、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稳心颗粒组、前列地尔组(P0.05)。4组患者术前QT间期离散度、QTC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6、24、48、72 h QT间期离散度、QTCD低于对照组、稳心颗粒组、前列地尔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前列地尔可有效减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降低QT间期离散度及QTC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