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孔维香  周剑红 《嘉兴医学》2000,16(2):108-109
目的:做好膝关节镜术前和术后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方法:术前主要做好心理护理,使患消除顾虑,较好地配合手术;术后针对不同的患及手术方法指导病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本组60例,未发生因护理不当所致并发症。结论:膝关节镜术前的良好护理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减少或防止关节粘连。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吸入剂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同分型肺功能及气道炎症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67例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行肺功能检查,按诱导痰嗜酸细胞计数结果分为:A组: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且痰液嗜酸粒细胞计数≥3%;B组: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且痰液嗜酸粒细胞计数3%。两组均给予噻托溴铵吸入剂(思力华)18μg/次,1次/d,连用6周;6周后再复查肺功能,同时再取诱导痰行细胞分析及测定LTB4的含量。结果 6周后,A、B两组FEV1较基线值分别升高(0.13±0.10)L,(0.04±0.05)L;FVC分别高(0.16±0.24)L,(0.03±0.05)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治疗前后LTB4治疗水平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治疗前后LTB4较前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噻托溴铵能可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减轻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COPD患者的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主要危险因素是烟雾暴露和衰老。既往研究证明,端粒过度缩短作为COPD患者加速衰老的标志,在COP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参与COPD发病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过程中均能发现端粒的缩短。端粒酶逆转录酶是决定端粒长度的关键因素,其基因突变、缺失及单核苷酸多态性也被证明与COPD的不良临床结局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端粒及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与COPD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将67例COPD稳定期患者按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结果分为两组,A组: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且痰液嗜酸粒细胞计数≥3%;B组: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且痰液嗜酸粒细胞计数<3%.两组均给予噻托溴铵吸入剂18 μg/次,1次/d,连用6周;检测治疗前后肺功能;同时取诱导痰行细胞分析及测定白三烯B4(LTB4)的含量.结果 6周后,A、B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较基线值分别升高(0.13±0.10)L、(0.04±0.05)L;FVC分别升高(0.16±0.24)L、(0.03±0.05)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治疗前后痰液嗜酸粒细胞数、LTB4无统计学差异(P均> 0.05),B组痰液中性粒细胞数、LTB4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 吸入噻托溴铵能改善COPD患者临床症状,减轻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COPD患者的气道炎症,而对有嗜酸粒细胞浸润的COPD患者气道炎症则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最常见的诱因是下呼吸道感染,其中50%左右为细菌感染[1]。血清降钙素原( PCT )是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PCT检测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合并多发性肺大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呼吸监护病房住院的5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7例,2组均进行一般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无创通气治疗,吸气压(IPAP)自8~12 cmH2O开始,压力逐渐上升至16~20 cmH2O。呼气压(EPAP)自2~4 cmH2O开始,氧流量2~5 L/min维持氧饱和度(SaO2)〉90%,治疗后2h、24 h、2 d、5 d复查动脉血气,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动脉血气结果。结果治疗组治疗48 h后,pH从治疗前(7.31±0.12)改善至治疗后(7.36±0.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从治疗前(69.17±11.09)mmHg下降至治疗后(38.11±11.12)mmHg(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从治疗前(50.08±12.12)mmHg上升到(70.11±14.1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PaO2、PaCO2也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28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气促减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气管插管率和平均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合并肺大泡疗效肯定,只要采取合理的通气策略,不会出现气胸等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