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16例肺动脉瓣狭窄施行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跨瓣压差平均下降71±12.2%。肺动脉瓣口面积平均增加95±44%。单、双球囊治疗各8例。结果表明:双球囊技术比单球囊技术优越、安全、并发症少。PBPV前后连续式多普勒探测肺动脉瓣最大瞬时压整、平均压差及瓣口面积与心导管相应测值比较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2.
现将我院1984~1988年经手术证实的220例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一、临床资料220例中,男108例,女112例。年龄2~13岁。7岁以下98例,占44.5%;7岁以上122例,占55.5%。病种依次为动脉导管未闭、  相似文献   
3.
用半轨道可控导管装置和塞子压缩装置改良了Porstmann的动脉导管未闭(PDA)栓塞术,并用于治疗PDA4例,3例成功,1例失败。术中先建立股动脉→主动脉→PDA→肺动脉→右室轨道,再用可控导管将事先压缩的塞子送至PDA处行栓塞术。本法较Porstmann法适应证广,创伤小,减少了对股动脉的损伤,简化了手术方法,缩短了手术时间,并可用于盲端血管的栓塞。  相似文献   
4.
1988年3月我院首次应用经皮腔内气囊瓣膜成形术(PTBV)治疗一例重度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AS)患儿,效果满意。患儿女,11岁。于生后1个月发现心脏病。近5年来活动心悸、气短、乏力,常有鼻衄。身高133cm,体重28Kg,血压100/60。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及胸骨左缘第3~4肋间  相似文献   
5.
针对经皮穿刺动脉导管未闭(简称PDA)填塞术的不足之处,我们应用自制的塞子压缩模具,把海绵塞子事先压缩成直径3~4mm的圆柱体,使填塞术更加简便,便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对13例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病人用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治疗前右室和肺动脉的压力阶差为114.7±51.3mmHg,治疗后降至29.9±15.4 mmHg,压差下降84.7±43.2mmHg(72.2±10.7%)(P<0.01)。13例病人中5例行单球囊扩张,8例行双球囊扩张。双球囊直径均较肺动脉瓣环直径大30~40%,治疗结果示双球囊扩张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对16例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病人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在PBPV前后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连续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用连续式多普勒探测肺动脉瓣最大瞬时压差、平均压差及瓣口面积,并与心导管相应测值比较,相关系数分别为0.94、0.95、0.90(P<0.001)。表明连续式多普勒能准确定量肺动脉瓣狭窄程度及反映PBPV前后压差和瓣口面积的变化。将测得之动脉瓣环直径和二维超声值与右室电影造影测得值相比,亦示相关密切(r=0.92,P<0.001)。  相似文献   
8.
永存左上腔静脉为一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我们近期遇到3例,且均伴有心内其它畸形,现报告如下。例1,7岁、女孩。患儿自生后3~4个月发现口唇紫绀,活动时耐力差,行走喜蹲踞,有缺氧发作史。查体:发育差,面颊、口唇及指趾端重度紫绀、杵状指。胸廓对称,胸骨左沿3—4肋问可闻及Ⅱ/Ⅵ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2音呈单一音。胸片:肺血少,主动脉宽,左上纵隔影增宽,肺动脉凹陷,心影呈“靴形”。心电图:电轴右偏,右房右室大。二维超声提示“法四”。临床诊断:法鲁氏四联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