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6~1991年我院共发现恶性肿瘤合并骨髓坏死5例,现报告如下:本组5例均为住院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27~59岁。胃癌、子宫癌伴骨髓转移癌各1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各1例。5例均以剧烈骨痛为首发症状,以腰椎、髋骨及长管骨为甚,伴发热、  相似文献   
2.
短链脂肪酸(SCFAs)在肠道微生物群调控宿主代谢中起到了主要介导作用,且与2型糖尿病(T2DM密切相关,可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体质量和血脂指标。尽管有学者认为SCFAs有望成为T2DM的新型治疗靶点,但目前尚未有相关综述。本文总结了短链脂肪酸的生物学特性,讨论了SCFAs调节食欲、炎症、胰岛β细胞、脂质代谢与肝脏糖原代谢的证据,进一步明确调控SCFAs在T2DM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探讨了调控SCFAs治疗T2DM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肌钙蛋白T(TnT)反映心,肌损伤的高敏感性及其对心肌再灌注的判断价值。方法:对87例发病6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患的心肌酶CK,CK-MB及心肌TnT进行监测,其中TnT测定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结果:1.CK,CK-MB及TnT开始升高的时间无显差异(P>0.05),2.初始升高的相对浓度TnT明显高于CK(P<0.01)及CK-MB(P<0.001);、3.溶栓4h内TnT及CK-MB上升速度再通组明显大于未通组(前P<0.001,后P<0.01),且TnT与CK-MB上升速度有显差异(再通组P<0.001,未通组P<0.05),结论:TnT为反映心肌损伤的高敏感血清标志物,溶栓4h内TnT及CK-MB上升速度可作为临床判断溶栓疗效的参考指标,且TnT优于CK-MB。  相似文献   
4.
5.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12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129例,旨在观察其有效剂量、给药方法、安全性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析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选穴及用药规律,为临床上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选穴和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至2021年10月1日的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文献中的腧穴处方和药物处方,应用Excel 2016、IBM SPSS modeler 18.0、SPSS24.0软件,统计腧穴和药物使用频次,进行腧穴、药物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核心处方分析。结果 共纳入穴位贴敷处方145首,共涉及33个腧穴和111味药物。腧穴的总使用频次为457次,得到腧穴核心处方:关元、气海、神阙、三阴交、子宫;药物的总使用频次为957次,得到核心药物处方:延胡索、当归、肉桂、细辛、川芎;共涉及9条经脉,常用经脉为任脉、脾经、膀胱经;腧穴关联分析结果以关元—气海为主;药物关联分析结果以莪术—三棱、肉桂—丁香为主。对高频腧穴及药物进行聚类分析,高频腧穴及高频药物分别聚成5类。结论 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以选取腹部任脉腧穴为主,体现“腧穴所在,主治所在”之意;补血活血,温经散寒,理气调经止...  相似文献   
7.
炎症反应激活的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冠状动脉支架术后48h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与患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相关。因此早期发现识别支架术后炎症反应对于支架置入术患的危险分层以及给予早期的干预治疗是有益的。目前多数研究主要观察支架置入术术后24~72h患炎症标记物的变化,但对于术后数小时内的变化则较少关注。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测定支架术后早期多种上游炎症因子的浓度,希望及时并尽早发现支架术后患的炎症状态,为下一步的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病历摘要患者男,34岁,因发热10天于1989年4月20日入院。自4月11日起发热,轻度咽痛,头晕乏力,体温39~40.0℃之间,热型不规则,用各种抗菌素治疗无效。体检:Bp12/8KPa,T38.6℃,中度贫血貌,颈部及左眼睑皮肤数个出血点,皮肤巩  相似文献   
10.
非诺贝特对冠状动脉损伤后血管重构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非诺贝特对单核细胞以及外膜血管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把仔猪12头的24支冠状动脉制成冠脉气囊损伤支架置入模型,然后分为非诺贝特组和对照组,使用血管内超声、电镜等仪器,并采用病理组织学等方法进行观察。结果:1支架置入后第3d的单核细胞的浸润:非诺贝特组明显少于对照组;2支架置入第28d的冠脉内腔面积,血管面积:非诺贝特组的血管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7.05±0.43∶6.32±0.24,P=0.035),内腔面积也明显大于对照组(5.95±0.76∶4.76±0.37,P=0.040);3血管重构指数,内膜肥厚:非诺贝特组的血管重构指数明显大于对照组(1.13±0.45∶0.75±0.47,P=0.032)。但是内膜肥厚的面积却明显小于对照组(1.10±0.45∶1.95±0.43,P=0.042);4支架置入28d后的外膜新生血管情况:非诺贝特组明显小于对照组(3.20±0.11∶7.01±0.23,P=0.038)。结论:非诺贝特对猪冠状动脉气囊损伤支架置入模型早期的单核细胞以及外膜血管增生具有抑制作用,从而阻止了收缩性血管重组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