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题释义: 反弓折顶技术:目前临床上单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效果不甚满意。传统单纯撑开通过前纵韧带复位技术,不能很好地恢复椎体高度。反弓折顶技术通过改型棒作用使前柱充分撑开,恢复椎体前柱高度,再撑开后方为椎弓根植骨提供可靠空间。 椎弓根植骨:通过伤椎椎弓根通道将自体骨颗粒或者异体骨植入伤椎骨折处,填充椎体压缩缺损,避免骨折愈合后“空壳现象”形成,在通过椎体置钉于植骨区下方,对植骨区支撑作用,有效维持骨折愈合后高度,降低断钉断棒等并发症。 背景:胸腰段爆裂骨折发病率较高,后路单纯撑开技术在维持椎体高度、降低并发症方面的疗效不甚满意,因此试图探索更佳治疗方案。 目的:探讨采用反弓折顶技术结合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效果。 方法:前瞻性纳入78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患者,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均采用后路手术,伤后至手术时间4-14 d,平均7.8 d。随机分为2组,单纯撑开组38例行单纯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固定,反弓折顶植骨组40例行后路钉棒反弓折顶技术结合椎弓根植骨固定。2组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比2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目测类比评分、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获得10-22个月随访;②单纯撑开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反弓折顶植骨组(P < 0.01);③2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反弓折顶植骨组优于单纯撑开组;④2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反弓折顶植骨组优于单纯撑开组;⑤术后2组均未发生深部感染,反弓折顶植骨组未发生内固定失败、椎体高度过度丢失等并发症;单纯撑开组发生内固定失败螺钉拔出3例,钛棒断裂2例,椎体高度明显丢失10例;⑥提示与单纯撑开复位固定相比,后路钉棒反弓折顶植骨并伤椎置钉固定可形成伤椎压缩中心骨性支撑,重建前、中柱高度方面疗效确切,具有力学强度高、椎体高度维持好、骨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将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较为理想的选择。 ORCID: 0000-0001-8648-1076(朱福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Liss钢板和普通解剖钢板对胫骨远端C型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8例胫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以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利用Kofeod踝关节评分对两组病人术后12个月进行评分。结果:两种手术在术中平均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iss组血肿、伤口皮肤坏死、脂肪液化、创伤性关节炎和骨不连发生率低于解剖钢板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iss组并发症总数显著低于解剖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踝关节功能评分上,Liss组:优8例,良2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3%;解剖钢板组:优4例,良6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为62.5%。结论:Liss钢板是目前治疗胫骨远端C型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背景:到目前为止,多项研究已经对Sp1多态性对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做出了评估。有报道称这种多态性与骨密度降低和骨折有密切联系,但也有研究称未发现类似联系,这些结果导致了很大的争议。目的:通过仅纳入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来评价Ⅰ型胶原α1 Sp1多态性对骨密度和骨折的影响。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PubMed数据库有关Ⅰ型胶原α1 Sp1对骨密度和骨折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计算合并效应值比值比(ORs)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并对异质性和偏倚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共3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其中有22项研究评价了Sp1多态性对骨折的影响,在5个基因模型中均可发现Sp1多态性与骨折危险性有关联,但在亚组分析中,仅在欧洲人群有类似结果。有13项研究评价了Sp1多态性对骨密度降低的影响,结果发现Sp1与骨密度降低有密切关系,亚组分析在欧洲和美洲人群中有类似结果,但是在亚洲人群中并无类似发现。总体来说,Ⅰ型胶原α1 Sp1多态性是骨折和骨密度降低的危险因素,但也存在地区即地理性差异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发生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计算机检索由建库至2019年11月的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按拟定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获取中国人群TKA后发生PJI的相关危险因素的文献,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绘制森林图,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各相关危险因素(类风湿性关节炎、激素治疗史、糖尿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吸烟、术后放置引流)的合并优势比(OR)值和95%CI,分析各危险因素与TKA后发生PJI的关联强度。 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各危险因素合并OR值(95%CI)由高到低依次为类风湿性关节炎(OR=4.84,95%CI:1.87~12.49)、激素治疗史(OR=4.75,95%CI:2.84~7.93)、糖尿病(OR=2.57,95%CI:2.00~3.30)、手术时间(OR=2.19,95%CI:1.57~3.04)、术后放置引流(OR=2.09,95%CI:1.44~3.04)、吸烟(OR=1.76,95%CI:1.26~2.44)、术中出血量(OR=1.34,95%CI:1.06~1.70)。 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激素治疗史、糖尿病、手术时间、术后放置引流、吸烟、术中出血量均为TKA后PJI的危险因素,各危险因素与TKA后发生PJI的关系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法 ,评价经皮骨膜外置胫骨远端前内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方法统计分析获得随访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胫骨远端骨折病例120例,胫骨远端干部骨折60例,其中经皮采用胫骨远端前内侧解剖钢板固定和髓内钉固定各30例,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60例,其中采用经皮胫骨远端前内侧解剖钢板固定和"L"形钢板形固定各30例。采用Kofoed评分评价术后疗效,统计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采用经皮胫骨远端前内侧解剖钢板固定病例骨折愈合,Kofoed评分优良率93.3%。结论经皮采用胫骨远端前内侧解剖钢板骨膜外置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确实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脊柱退变的动物模型,确定脊柱软骨终板细胞凋亡在脊柱退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健康大白鼠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模型后,在不同时间段对腰椎标本行矢状位切片,分离软骨终板和椎间盘。计数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凋亡数量,评估软骨终板消失状况。结果:腰椎间盘退变的组织学表现,HE染色观察腰椎间盘细胞凋亡状况,TUNEL染色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在18周均有明显差别。结论:脊柱退变模型显著增加了软骨终板细胞凋亡数量,腰椎间盘退变过程加速,所以软骨终板细胞凋亡是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闭合性脱套伤保守治疗愈合时间与年龄、受累面积、伤后确诊并给予治疗的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保守治疗的闭合性脱套伤患者,记录其年龄、受累面积、伤后确诊并给予治疗的时间及该三因素乘积,与愈合时间做相关性分析,计算相关系数。结果:患者受累面积与愈合时间呈中度相关性,年龄与愈合时间呈低相关性,给予患者治疗时间与愈合时间呈高度相关性,三因素乘积与愈合时间呈高度相关性。结论:闭合性脱套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可以明显缩短愈合时间,而三因素乘积有助于推测保守治疗的愈合时间,评估保守治疗适应性,可作为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导向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Chance骨折指骨折线横越脊椎骨的骨折,多见于高速公路紧急刹车时上身突然前屈及高处坠落伤患者,故又称为安全带骨折,属于屈曲牵张性骨折。随着三维CT的应用,近年来临床上发现此种骨折较以前多,越来越被临床重视[1-2]。然而相邻双椎骨发生Chance骨折罕见。本研究通过对25例Chance骨折患者行后路伤椎及上下临近正常椎椎弓根螺钉钉棒固定,伤椎置钉均有良好把持力为有效置钉,获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