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小骨窗显微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65例脑出血患者分为手术组(32例)和非手术组(33例),非手术组予以内科保守治疗,手术组采用小骨窗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治疗.两组均于发病后不同时间点动态测定血清S-100β蛋白、Hs-CRP含量;比较两组的疗效,分析血清S-100β蛋白、Hs-CRP含量与患者GCS评分、神经功能废损评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入院后两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Hs-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S-100β蛋白、Hs-CRP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手术后各时间点手术组血清S-100β蛋白、Hs-CRP含量低于非手术组(P<0.01).③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清S-100β蛋白、Hs-CRP含量均与GCS评分呈负相关;与非手术组比较,手术组各时间点神经功能废损评分较低,预后较好(P<0.05).结论 ①脑出血后血清S-100β蛋白、Hs-CRP联合检测有助于对脑损害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②小骨窗显微手术清除血肿可以降低患者血清S-100β蛋白、Hs-CRP含量,减轻脑出血患者的脑损伤,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讨论LVIS支架在栓塞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应用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使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后循环动脉瘤的24例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24例均成功栓塞。24例患者共使用支架35枚,其中LVIS支架32枚。其中单纯使用双LVIS支架覆盖4例,使用单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3例,Enterprise支架+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例,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支架置入成功率100%,2例出现尾端打开不良经使用支架导管按摩后张开良好。支架覆盖动脉的分支动脉未见减少或缩窄。未发生支架内狭窄或载瘤动脉闭塞。栓塞结束后行常规造影检查按照改良的Raymond分级评定。其中I级18例,II级2例,III级4例。术中破裂1例。术后并发急性脑梗塞1例。出院时按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5分17例,4分1例,3分2例,2分3例,1分1例。13例介入复查1例复发。结论LVIS支架在后循环动脉瘤中应用安全,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容积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血管内治疗的11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7)。对照组采用2D-DSA技术评价即刻栓塞效果;观察组先采用2D-DSA技术评价即刻栓塞效果,再采用双容积成像技术评价即刻栓塞效果,如发现有残留则进一步治疗,尽量提高即刻栓塞率。比较两组的即刻栓塞效果及远期疗效。结果2D-DSA显示,两组即刻完全栓塞率、瘤颈残留率、瘤体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双容积成像的即刻完全栓塞率明显高于2D-DSA(P<0.05)。术后随访3~6个月,两组完全栓塞、瘤颈残留、瘤体残留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容积成像技术能较好地评价颅内动脉瘤即刻栓塞效果,提高即刻完全栓塞率及远期疗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血浆IL-1β与S-100β蛋白含量变化,以及醒脑静注射液对IL-1β与S-100β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51例sTBI患者随机分成醒脑静治疗组(A组,n=26)和对照组(B组,n=25)。B组采用脱水、止血、必要时手术等治疗,A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两组均于伤后6h、24h、3d、7d、15d等各时间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IL-1β与S-100β蛋白含量,并与健康成年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C组,n=12);分析各时间点两组血浆IL-1β与S-100β蛋白含量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相关性。结果:伤后各时间点A、B两组sTBI患者血浆IL-1β与S-100β蛋白含量明显高于C组(P?0.01),但两组间IL-1β与S-100β蛋白含量在伤后6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后各时间点A组血浆IL-1β与S-100β蛋白含量低于B组(P?0.05)。A、B组于伤后各时间点血浆IL-1β与S-100β蛋白含量均与GCS评分呈负相关;与B组比较,出院时A组预后较好。结论:醒脑静能够降低sTBI患者血浆IL-1β与S-100β含量,改善预后,具有脑保护作用,其脑保护机制可能与醒脑静能减轻血浆IL-1β和S-100β蛋白介导的损伤性脑细胞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观察复发胶质瘤患者接受射波刀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Neuropilin-1+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分析患者的近期疗效,旨在探讨射波刀对复发胶质瘤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以12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3例手术后复发的胶质瘤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射波刀治疗组,n=25;B组为非射波刀治疗组,仅给予保守对症治疗而未进行任何放化疗,n=28)外周血CD4+CD25+Neuropilin-1+Treg水平,并进行30月的生存随访,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结果:治疗前A、B两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Neuropilin-1+Treg分别为(13.44±2.76)%和(12.91±2.87)%,明显高于对照组(2.78±1.07)%(P<0.01)。A组经射波刀治疗3月后外周血CD4+CD25+Neuropilin-1+Treg水平为(3.13±1.09)%,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B组CD4+CD25+Neuropilin-1+Treg为(16.12±2.98)%,较3月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缓解率为76.0%,无进展率为12.0%,进展率为12.0%;B组缓解率为10.7%,无进展率为17.9%,进展率为71.4%。A组死亡5例(20%),中位生存时间13个月(3~31月)。B组随访死亡15例(53.6%),中位生存时间7个月(1~13月)。其中两组缓解率、进展率、死亡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胶质瘤患者体内CD4+CD25+Neuropilin-1+Treg升高,外周血CD4+CD25+Neuropilin-1+Treg检测有助于监测胶质瘤复发和预后的评估;射波刀可以降低复发胶质瘤患者的CD4+CD25+Neuropilin-1+Treg水平,近期疗效优于保守治疗;射波刀治疗复发胶质瘤的机理可能与解除瘤负荷、降低CD4+CD25+Neuropilin-1+Treg、纠正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目前已证明血流动力学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鉴于血流动力学因素在A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意义,血流动力学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研究方法也由起初的动物实验到体外实验到今天的热点研究方法——数值模拟研究实验。本文就目前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流动力学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使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使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34例颅内动脉瘤(多发颅内动脉瘤2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34例栓塞结束后即刻行造影检查,按改良Raymond分级Ⅰ级28例,Ⅱ级6例.术后死亡3例.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4例,玻璃体出血2例,脑积水2例,短暂性呼吸暂停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