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误诊为肾癌的11例肾错构瘤诊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错构瘤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临床表现无特征性 ,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易误诊为肾癌。我院 1990年1月~ 2 0 0 2年 7月间 ,术前诊断肾细胞癌并进行手术治疗共 192例 ,其中术中及术后病理证实肾错构瘤 11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1例 ,男 3例 ,女 8例 ,年龄 40~ 72岁 ,平均 5 7 1岁。病变部位右肾 7例 ,左肾 4例 ,均为单发。临床表现 :无症状 10例 ,腰痛伴肉眼血尿 1例。病程 5d~ 11个月。1 2 影像学检查 本组 11例 ,术前均行B超检查发现肾脏实质性肿物 ,B超诊断 :肿瘤性质待定者 9例 ,2例为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后腹腔镜完成20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36例肾囊肿去顶术。结果:56例患者全部获得成功,无明显并发症。住院时间6~9 d,平均7 d。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安全有效、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为肾上腺肿瘤和肾囊肿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总结前列腺增生症(BPH)开放摘除术后再手术的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2例BPH开放术后再手术患者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继发性出血14例(44.0%),膀胱颈狭窄或挛缩10例(31.0%),腺体残留复发4例(12.5%),尿道狭窄2例(6.25%),前列腺癌2例(6.25%)。全部患者均手术治疗,成功30例,术后均恢复正常排尿。1例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1例术后死亡。结论BPH开放手术后继发性出血、膀胱颈狭窄或孪缩造成的排尿困难是BPH术后再手术的主要并发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正确处理可避免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羟喜树碱膀胱灌注后膀胱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变化,探讨其作用机理,从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前膀胱灌注羟喜树碱20mg,隔天1次,共3次。对术前术后标本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PCR-EIISA)检测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并将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膀胱灌注前后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分别为12.69±3.71和3.92±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灌注前后端粒酶活性降低程度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数量、病理分级、发作次数无关(P0.05),与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及预后情况有关(P0.05)。结论羟喜树碱膀胱灌注能抑制膀胱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但其对浸润性癌及肿瘤体积大者效果差,且灌注后端粒酶活性变化小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磷脂酶C(PLC)是肌醇磷脂信号通路的关键酶,在哺乳动物中已鉴定出6个族:PLCβ、PLCγ、PLCδ、PLCε、PLCξ、PLCη,至少13个同工酶.PLCε是1998年Shibatohge等[1]在秀丽隐杆线虫体内发现的一种新的PLC亚型,是Ras蛋白的新的效应分子并以GTP-依赖的方式被Ras调控.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生殖系结核多见于附睾结核 ,前列腺结核临床较少见 ,诊断较困难 ,临床上误诊率较高。我院收治 2例现报告如下。例 1:患者 ,男、5 4岁、因尿频、尿不尽感 6个月、血尿一个月于 2 0 0 0 -0 3 -12入院。患者入院前以“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治疗未见疗效。一个月前尿常规提示镜下血尿 ,尿频逐渐加重 ,入院前 1d肉眼血尿一次。否认既往结核病史。入院查体 :生命体征正常 ,营养中等 ,心肺未见异常。专科情况 :外生殖器发育正常 ,睾丸、附睾未触及结节。肛诊 :前列腺Ⅱ度 ,表面光滑 ,质中等 ,轻微压痛 ,未触及结节。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正常…  相似文献   
7.
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是肌醇磷脂信号通路的关键酶,自20世纪50年代发现以来,在哺乳动物中已鉴定出六个族:PLCβ、PLCγ、PLCδ、PLCε、PLCζ、PLCη,至少13个同工酶[1].  相似文献   
8.
目的 动态观察诱癌剂N-丁基-N2(4-羟丁基)亚硝胺(BBN)诱发磷脂酶Cε(PLCCε)基因正常(PLCε+/+)小鼠和PLCCε基因敲除(PLCCε+)小鼠膀胱肿瘤超微结构发生发展的过程,研究PLCε在膀胱肿瘤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PLCε+/+和PLCε-/-小鼠各72只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BBN和自来水喂饲,实验周期为18W,按计划处死大鼠,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不同阶段动物膀胱癌的发生情况.结果 PLCε+/+小鼠和PLCε-/-小鼠膀胱癌的发生经历了3个阶段的形态变化过程:(1)上皮增生期;(2)乳头状瘤形成期;(3)癌变期.电镜显示的各阶段超微结构变化,以膀胱黏膜移行上皮表层细胞的变化最具有形态学意义,其中移行上皮非对称性单位膜的改变、多形性微绒毛形成、梭形小泡形成、微丝及连接复合体减少所致的壳层丧失,胞浆内溶酶体增多及印戒细胞形成、核周纤维层不规则或消失是癌变的重要依据,因此可作为膀胱黏膜上皮早期癌变的超微结构学标志.结论 PLCε-/-鼠的肿瘤形成时间迟于PLCε+/+小鼠,肿瘤发生率也低于PLCε+/+小鼠提示敲除PLCe基因可以抑制膀胱肿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 -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 PSA)及其比值 (f/tPSA)对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慢性前列腺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 162例血清t- PSA异常的 ( >4μg/L)的前列腺癌和BPH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血清中t PSA和f PSA通过酶免微粒子捕捉法测定。前列腺癌与BPH、慢性前列腺炎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 t -PSA≥26μg/L时,t PSA对前列腺癌的特异性非常显著。t- PSA≤20μg/L时,前列腺癌组与BPH、慢性前列腺炎组的f/tPSA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1),前列腺癌患者的f/tPSA值显著低于BPH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结论 f/tPSA对t- PSA在 4 ~20μg/L之间的前列腺癌和BPH、慢性前列腺炎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f/t PSA≤0. 2时都应怀疑前列腺癌,F/T越小,对前列腺癌的特异性越高,因此都应进行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盆腔脂肪增多症(PL)指盆腔脂肪组织过度增生,盆腔脂肪组织包绕并压迫周围器官,使之形状和位置发生改变,导致泌尿系统及下消化道发生梗阻,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该文回顾性分析2例PL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患者均因尿频、尿急为主诉就诊,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PL。例1年轻患者临床症状较重,早期行膀胱镜检查取病理组织提示腺性膀胱炎,给予膀胱灌注治疗,后期患者临床症状加重,行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电切+盆腔脂肪清除术+双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随访肾盂输尿管积水较术前明显减轻,远期效果满意。例2老年患者临床症状较轻且身体状况欠佳,给予保守治疗,随访1年,双肾输尿管积水未见明显减轻,症状略缓解。该2例的诊治过程提示,PL的影像学检查有其特征性的表现,对于病情进展缓慢且肾功能良好的患者可定期随访观察,对于年龄较大或身体条件不允许的患者可考虑行尿流改造术改善症状。对于病情重的年轻患者应以解除梗阻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解除盆腔脂肪对膀胱、输尿管及结直肠的压迫,改善尿路梗阻造成的严重肾积水甚至肾衰竭及消化道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