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0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NO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丁苯酞软胶囊和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别于用药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采集肘静脉血,检测血液动力学指标和血清SOD、GSH-Px、NO水平。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2.86%(52/56),对照组为78.57%(44/5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2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等血液动力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患者更为明显(P0.05);治疗14 d后2组患者血清SOD、GSH-Px水平均明显升高,NO水平明显降低,且试验组上述指标的升高或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患者更为明显(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和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2.
姜永宁 《当代医学》2021,27(15):98-100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聚集指数、内皮素-1、血小板凝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8.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内皮素-1、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凝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略高于对照组的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能改善脑组织功能和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在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的短期疗效,探讨其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2例经CTA证实椎动脉开口狭窄并符合支架置入指征的患者实施血管内支架置入,观察术后动脉狭窄改善及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复查CTA,行Malek评分。结果术后动脉狭窄改善率〉70%,无并发症发生。在6个月随访中,Malek评分显著改善。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明显改善椎动脉狭窄,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姜永宁 《河北医药》2021,43(16):2405-2410
目的 探讨miR-30a-5p对1甲基4苯基吡啶(MPP+)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SK-N-SH细胞,分为对照组(NC组)、MPP+组(1 mmol/L MPP+作用细胞24 h)、MPP++miR-30a-5p组(1 mmol/L MPP+作用转染miR-...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脑梗死患者血浆F(1+2)和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轻型脑梗死患者作为治疗组,并在溶栓治疗后根据治疗情况分为溶栓较好组(37例)和溶栓较差组(23例);选择健康体检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入组后先实施常规治疗,并于发病6 h内给予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治疗组溶栓前后NIHSS评分情况,比较治疗组、对照组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F(1+2)〕和D-二聚体含量及治疗各时间段(1、2、3、6、12、24、48、72、96 h)治疗组患者血浆F(1+2)和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后,溶栓较好组NIHSS评分低于溶栓较差组(P0.05)。溶栓治疗前,治疗组血浆F(1+2)、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治疗后,溶栓较好组F(1+2)水平峰值为治疗后2 h,溶栓较差组为治疗后6 h,溶栓较好组F(1+2)峰值后水平均低于溶栓较差组(P0.05)。溶栓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均在溶栓治疗后2 h达峰值,且两组达峰值后均下降,其中溶栓较差组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较溶栓较好组平缓(P0.05)。结论急性轻型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时动态监测血浆F(1+2)和D-二聚体水平,对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效果有一定预测作用,同时可根据其动态变化情况调整阿替普酶用量,对颅内出血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8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丁苯酞软胶囊和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分别于用药治疗前和治疗14d后采集肘静脉血,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清SOD、GSH-Px、NO水平,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2.86%(52/56),对照组为78.57%(44/5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4d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患者在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患者更为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4d两组患者血清SOD、GSH-Px水平均明显升高,NO水平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患者在上述指标的升高或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患者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后均未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化应激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耳穴贴压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急性肾功能衰竭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穴贴压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急性肾功能衰竭24例薛地成,薛鸿鹏,姜永宁(黑龙江省东宁县医院,157200)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为我院传染科住院病人,全部病历均符合1981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科研会制定的分型标准。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卒中的高危因素,进行早期干预,防止复发.方法 对脑卒中患者生活方式、社会因素及病理生理因素进行干预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吸烟、酗酒,抑郁、焦虑,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家族史是脑卒中发生复发的危险因素(OR>1).结论 积极有效的进行一、二级预防措施是减少脑卒中发病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剂量rt-PA合用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3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rt-PA组和尼莫地平组各20例。全部患者给予常规治疗,rt-PA组还给予rt-PA治疗,尼莫地平组给予rt-PA+尼莫地平,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d、30d采用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14d、30drt-PA组、尼莫地平组的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尼莫地平组在治疗后30d明显优于rt-PA组(p〈0.05)。结论小剂量rt-PA合用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损害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的高危因素,进行早期干预,防止复发。方法对脑卒中患者生活方式、社会因素及病理生理因素进行干预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吸烟、酗酒,抑郁、焦虑,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家族史是脑卒中发生复发的危险因素(OR〉1)。结论积极有效的进行一、二级预防措施是减少脑卒中发病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