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专辑继 1 1期续完全部内容 ,共载译文 9篇。专辑选译自医学のあゆみ 2 0 0 2 / 1 / 5特集———ウイルス性肝炎の现状と展望。全部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姚桢教授主译、主审。  相似文献   
2.
该文研究了苦参总黄酮(flavonoids from Sophora flavescens)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脑复康组(阳性对照组)、苦参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采用D-半乳糖(160 mg·kg-1)颈背部皮下注射连续30 d建立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造模同时,苦参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苦参总黄酮(150,300,600 mg·kg-1),连续30 d。采用跳台试验、避暗试验来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检测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单胺氧化酶-B(MAO-B)、Na+-K+-ATP酶、Ca2+-ATP酶活性,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并且HE染色,光镜下观察脑海马齿状回区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与模型组比较,苦参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及脑复康组能明显延长避暗潜伏期、跳台潜伏期,苦参总黄酮各剂量组及脑复康组均减少避暗错误次数,苦参总黄酮高剂量组及脑复康组可减少跳台错误次数(P<0.05或P<0.01)。苦参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及脑复康组能提高衰老小鼠脑组织中SOD和Na+-K+-ATP酶活性,降低脑组织中MAO-B的活性、MDA及TNF-α含量,降低衰老小鼠血清中LDH活性(P<0.05或P<0.01)。苦参总黄酮各剂量组及脑复康组脑组织中Ca2+-ATP酶活性增强,同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病理可见模型组海马齿状回细胞数目减少,细胞排列稀疏,细胞形态欠完整,胞浆稀少,胞核与胞浆界限欠清晰,细胞核深染,固缩不规则形,核仁不明显。苦参总黄酮组及脑复康组海马组织形态较模型组改善。可见,苦参总黄酮能改善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减少TNF-α含量而增强抗氧化作用,从而稳定细胞膜、降低脑内MAO-B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河合忠  姚祯 《日本医学介绍》1990,11(10):473-475
一、炎症标志与急性期蛋白(一)炎症与炎症标志炎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状态,系机体对细胞或组织损伤与坏死过程的一系列防卫反应。反映炎症之有无或其轻重程度,用以诊断炎症或观察炎症过程的临床检验标志统称为炎症标志(inflammatofymarkers)。急性炎症时出现显著变化的临床检验项目包括:  相似文献   
4.
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我国6城市传染病院或综合医院传染科急性散发性肝炎729例,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抗-HAV IgM,HBsAg,抗-HBcIgM,抗-HCV和抗-HEV。结果:729例急性散发性肝炎中,12.3%(90/729)为戊型肝炎。93.3%(84/90)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患的年龄为20-59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5:1。80%(72/90)病例发生在上年11月至次年5月。在发病前2月内,47.67%(40/84)患有在外就餐史,32.1%(27/84)有出差史,22.6%(19/84)有饮生水史。随访例患,2例(2.4%)死亡,82例(97.6%)康复,无一例发展为慢性。结论:在急性散发性肝炎中,戊型肝炎占12.3%,其主要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类似流行性戊型肝炎。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的化学预防一、预防肝细胞癌的重要性鉴于眼下肝细胞癌的治疗效果极欠理想,采取从根本上施以预防的策略,当是临床医生的观念更新和必要的实践。自从建立以超声检查为主要手段的早期肝癌诊断体系以来,瘤径2cm以内的微型小肝癌也可得以及时发现。然而即令如此...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性疾病防治的研究凸显其急迫性,其中改善衰老所引起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是现今药物研发所关注的内容之一。近年有关预防及治疗学习记忆障碍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重大进展,相关的研究中黄酮类化合物表现出明显的作用,本文将学习记忆障碍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黄酮类化合物对学习记忆障碍动物模型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卢协勤  王萍  蔡惠惠  姚祯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0):92-97,128
目的 调查统计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对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用药频度(DDDs)、销售金额等指标,并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7~12月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门诊处方772张、住院病历100份,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药数量、用药品种、处方分布、用途分布及用药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7~12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销售金额排名前3位的是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米乐松)、氢化泼尼松注射液(赣鹰)和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强龙,500 mg),分别为257 790、149 968和31 465元;DDDs排名前3位的是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醋酸泼尼松片、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米乐松),分别为117 438.7、51 219.0和19 830.0.门急诊科室使用处方数最高的前4名是儿科、皮肤科、内科、耳鼻喉科,分别为341、113、78、69张;病区使用例数最多的前4名是肿瘤科、普外科、耳鼻喉科、呼吸科,分别为11、10、8、7例.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术后预防反应性炎症、过敏性疾病、皮炎、退热降低体温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基本合理,极少数处方和病例存在不合理应用的现象,包括适应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合理、单纯以退热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等.结论 我院糖皮质激素类用药结构及治疗疾病均较合理,但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从根源上防止滥用、乱用的现象出现,维持医疗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8.
1986年上海国际肝癌与肝炎会议简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上海国际肝癌与肝炎会议于1月15~17日在上海科学会堂召开。这次会议得到国内和国际肝癌与肝炎学术界的重视,我国著名肝癌专家汤钊猷教授  相似文献   
9.
10.
近五年来我们应用直肠探头(Aloka UST-655-5)检测前列腺,改变了病人先行清洁灌肠的习惯方法,而是改用肛内注入开塞露清肛后,即将探头套以避孕套进行检测。改进后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