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以下简称ERCP)是诊断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临床证明ERCP优于B超和CT等其他检查方法[1].现将我院2003年2月至2003年11月收治的75例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ERCP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观察肝癌组织 ,对应癌旁组织和远癌肝组织中细胞凋亡及p73基因转录表达水平的变化 ,探讨细胞凋亡及p73基因转录表达水平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TUNEL及RT_PCR技术检测 3 2例乙肝相关肝癌癌组织、癌旁组织 ,以及良性肝脏疾病和对应正常肝组织细胞凋亡和p73mRNA的表达水平 ,并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肝癌癌组织中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远癌组织 (P <0 0 1) ,细胞凋亡水平与肝癌组织学类型和P_TNM分期无明显关系 (P >0 0 5) ;②肝癌组织p73mRNA表达水平和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远癌组织和肝良性病变组织 (P <0 0 1) ;③组织中凋亡指数的升高和p73基因转录表达水平的增加呈显著的正相关 (P <0 0 1)。结论 肝癌组织中存在细胞调亡水平的升高和p73基因的过度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该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3例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患者年龄21~73岁,均为男性,痛变多位于回肠,可有结肠累及。临床表现以腹痛、肠穿孔、肠梗阻、消化道大出血为主,无患者伴有乳糜泻。内镜下1例患者表现为结肠溃疡病灶,术中见溃疡2例(回肠及结肠各1例),回肠肿块1例。1例患者经内镜活检病理检查确诊,2例由术后病理检查确诊,1例曾被误诊为Crohn氏病。淋巴瘤细胞的免疫表型为T细胞抗原CD45RO+、CD3^+。3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结论以急腹症为首发症状、不伴有乳糜泻、不易与炎症性肠病鉴别是本组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特点之一。内镜活检和手术标本的病理学检查是目前确诊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73基因在人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检测p73基因mRNA在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采用SSCP检测方法比较分析p73基因在肝癌发生中的变异情况。结果 癌组织中p73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 (P <0 0 5 ) ;然而 ,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p73基因PCR扩增片段的多态性是一致的 ,电泳未见异常条带 (P >0 0 5 )。结论 新近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p73基因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末见明显的基因突变 ,相反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可见 ,p73基因以一种高表达形式参与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治疗胆道疾病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置放胆道支架治疗良恶性胆道梗阻及其他胆道疾病的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所有病例均经ERCP确定胆管狭窄部位及程度,选择合适的支架,在透视引导下置入支架。塑料支架组30例,金属支架组26例。分别观察患者术后1周黄疸消退、肝功能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3~6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成功置入支架,成功率100%。塑料支架置入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STB)下降51.25%,谷丙转氨酶(ALT)下降52.09%,r-谷胺酸转肽酶(r-GT)下降29.07%,碱性磷酸酶(ALP)下降36.18%。金属支架置入后1周,STB下降70.25%,ALT下降55.23%,r-GT下降41.68%,ALP下降43.74%。早期并发症主要为ERCP术后胰腺炎及胆管炎,其中胰腺炎2例,发生率3.57%,胆管炎3例,发生率5.34%;晚期并发症主要为支架堵塞,共3例,发生率5.34%。结论内镜下胆道支架可有效缓解良恶性胆道梗阻及胆漏、胆道损伤患者的病情,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符合生理等特点。塑料支架对胆道良性狭窄及预计恶性梗阻生存期不超过3个月的患者具有优越性;对无法手术根治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经济条件允许下放置金属胆道支架是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胆总管十二指肠乳头旁瘘与胆石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胆总管十二指肠乳头旁瘘与胆石病之间关系,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月—2006年9月期间26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ERCP)诊断的胆总管十二指肠乳头旁瘘病例,就两者关系作一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胆石症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内镜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住院患者分为A、B两组,A纽行ERCP检查和治疗,B组行内科保守治疗,分别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评价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内镜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A组患者治愈率9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未见因ERCP检查和治疗而使痛情加重者,其腹痛缓解时间、住院天数、血淀粉酶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结论早期内镜介入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快速解除胆道急性梗阻及防止胆汁胰管反流的特点,可使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得到快速及时的诊治,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4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T_3、T_4、T_3/rT_3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rT_3、PSH与正常差异不大(P>0.05)。发现肝功能损害愈严重者,上述甲状腺激素变化亦愈明显。认为甲状腺激素的测定,可以作为肝硬化严重程度的估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鼻胆管引流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鼻胆管引流(ENBD)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住院患者分为A、B两组,A组行ERCP及ENBD检查和治疗,B组行内科保守治疗,分别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结果:A组患者治愈率达9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未见因ERCP检查和治疗而使病情加重者,各临床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B组。结论:早期内镜介入及ENBD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快速解除胆管急性梗阻及防止胆汁胰管反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内镜胃造瘘和小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附24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和经皮内镜小肠造瘘术(PEJ)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6年6月-2002年8月PEG和PEJ共治疗24例病人,其中13例行PEG胃肠营养;11例行PEG胃肠减压加PEJ小肠内营养。结果:21例共行PEG,PEG加PEJ28例次,其中PEG17例次(4例行造瘘管置换)、PEG加PEJ11例次,手术成功率100%。2/28例次出现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所有患者造瘘管置入后营养迅速恢复,停止静脉补液。24例病人随访1—48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EG和PEJ是作为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替代鼻饲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和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