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临潭县恶性肿瘤的死亡情况,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临潭县报告的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0年甘肃省临潭县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21.18/10万,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分别为151.91/10万和88.68/10万,男性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增长,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胃癌是临潭县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首位死因,居于第二和第三位的是肝癌和食管癌。结论应加强当地居民生活和饮食习惯方面的健康教育,以降低该地区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重点防治男性高龄居民。  相似文献   
2.
临潭县2005年居民死亡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了解目前临潭县居民死亡现状及其规律,评价居民的健康状况,探索主要死亡原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为相关部门制定防病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对临潭县2005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和电刺激对脑梗死后抑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6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及认知疗法和电刺激治疗组(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氟西汀(百优解)20mg/d,治疗组在应用氟西汀的同时,还给予认知疗法和电刺激干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对两组患者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FD)、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进行评定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经2个月治疗后,其抑郁症状明显改善,HAMD评分降低;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明娩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疗法和电刺激治疗能降低神经功能缺陷程度,增强上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抑郁情绪,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正>疾病死亡分析是居民健康统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可反映各种疾病导致死亡所引起的严重程度,揭示影响当地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1]。通过对2004-2005年临潭县居民死亡资料的整理及分析,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和措施提供重要依据。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死亡资料由临潭县计生、公安、统计及卫生部门提供;人口资料由临潭县公安局提供。  相似文献   
5.
<正>"经皮穿刺球囊压迫三叉神经节及三叉神经技术(percutaneous microcompression,PMC)"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高,并发症少,安全、不易复发,操作简单,对于不能耐受较大手术者更是首选方法[1-3]。该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国内仅个别医院开展此项技术,县级基层医院开展此项技术的更在少数。我院自2011年从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引进PMC技术以来,共开展此项手术4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冲洗引流治疗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采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穿刺针穿刺及闭式冲洗引流血肿。结果30例均一次穿刺抽吸、冲洗引流后治愈,其中1例术后1个月复发,再次行微创穿刺后治愈。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和费用低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认知疗法和电刺激对脑梗死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6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及认知疗法和电刺激治疗组(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氟西汀(百优解)20 mg/d,治疗组在应用氟西汀的同时,还给予认知疗法和电刺激干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对两组患者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FD)、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进行评定比较.结果 治疗组患者经2个月治疗后,其抑郁症状明显改善,HAMD评分降低;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疗法和电刺激治疗能降低神经功能缺陷程度,增强上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抑郁情绪,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18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的治疗。方法 对本人1998年1月~2004年8月收治的18例该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采用的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入院时GCS评分3~8分,急性脑积水2例,先行脑室外引流术,直至脑脊液(CSF)澄清,拔除外引流管后又出现脑积水。慢性脑积水16例。18例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症状好转者16例,无变化者1例,因颅内感染死亡1例。结论 颅脑损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室内积血是引起外伤性脑积水的主要原因,及时复查CT可明确诊断,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向引流结合脑室及腰大池内注入尿激酶治疗脑室内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6例脑室内出血患者行双侧脑室外引流及腰大池置管外引流(双向引流),术后第一天起采用等量置换原则,每天2次分别向脑室内及腰大池内注入溶有尿激酶2万u的生理盐水约2ml,并用2ml生理盐水冲洗,夹管4h后开放。定期复查头颅CT,术后3~5天脑室内出血基本清除后拔出脑室外引流管,10~20天脑脊液清亮后拔出腰大池引流管。结果 本组26例患者中,22例术后4周意识逐渐清醒,2例持续昏迷,2例死亡。结论 该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可行的治疗脑室内出血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方法 根据病人术前CT片,采用大连七颗星设计的微创定向颅内置管装置,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120例,血肿位于壳核81例,丘脑20例,脑叶3例,小脑1例,脑室15例;血肿<10 mL 2例,10~30 mL 33例,>30~50 mL 56例,>50~100 mL 28例,>100 mL1例.所有病例术中微创置管脑内血肿抽吸和术后残余血肿尿激酶溶解引流的方式及对血肿破入脑室病人配合腰穿置换治疗.结果 血肿腔内置管准确率100%,术中血肿清除率和术后残血清除留管时间均值为35.1%和4.9 d.术后1个月内病死率7.5%.结论 微创定向脑内血肿置软管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定位准确、方法简单、适宜抢救、创伤微小、易于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