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总结儿童寰枢椎半脱位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6例寰枢椎半脱位患儿行持续枕颌带牵引1~2周,颈托固定2~3周,牵引过程中患儿绝对卧床,维持有效牵引,重视安全管理,加强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46例患儿经牵引后头颈偏斜和颈部疼痛症状消失,头颈部活动正常,X线显示寰枢关节解剖位置恢复正常,3个月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枕颌带牵引治疗,同时加强与患儿及家属健康教育,积极预防并发症,做好出院宣教,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Quadrant微创通道与常规后路开放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2013-06~2016-06,于我院骨科治疗的84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将采用Quadrant微创通道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的38例设为观察组,常规后路开放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的46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记录两组术后7 d、6个月、2年的Cobb角、ODI评分、VAS评分,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术后7 d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ODI评分、Cobb角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观察组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6月、2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内固定松动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采用Quadrant微创通道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能获得与常规后路开放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一致的近期疗效,但Quadrant微创通道手术创伤更小,术后短期疼痛症状缓解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者,在手术后第1天,90%的患者疼痛得到明显缓解,部分患者疼痛感完全消失,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仅有2例术后镇痛效果不理想,其原因为骨水泥渗漏造成,且均渗透入椎体旁软组织中。患者术前与术后VAS和L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点,减少了对患者的身心伤害,给老年患者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L-6基因启动子区-174位点多态性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易感性、支具矫形疗效的相关性,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182例AIS患者,以及同期体检的无脊柱异常青少年21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研究对象IL-6基因启动子区-174位点基因型,血清IL-6水平,股骨颈及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代谢参数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5b),尿钙(Ca)、尿肌酐(Cr)水平并计算尿Ca/Cr。根据是否患AIS以及基因型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别分为AIS组和对照组以及GG型、CG型、CC型组,根据支具治疗有无进展,将AIS患者分为进展组和无进展组;对以上检测指标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IS组及对照组仅AIS家族史、股骨颈及腰椎BM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治疗1年后检查结果,182例AIS患者分为无进展组(110例)和进展组(7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IL-6基因启动子区-174等位基因、IL-6基因启动子区-174基因型、股骨颈及腰椎BMD、IL-6、TRACP-5b、尿Ca、尿Ca/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腰椎BMD、TRACP-5b、尿Ca是支具矫形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基因检测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分为GG型264例、CG型104例、CC型24例。其中,GG型携带者IL-6、TRACP-5b、尿Ca、尿Ca/Cr显著高于CG型和CC型(P0.05),股骨颈及腰椎BMD显著降低(P0.05)。CG型携带者仅腰椎BMD显著低于CC型(P0.05)。结论 IL-6基因启动子区-174位点多态性与AIS易感性不相关,但与支具治疗后的脊柱侧凸进展相关但不独立相关,携带G基因者出现脊柱侧凸进展风险更高,其机制可能是IL-6基因启动子区-174位点基因型影响IL-6的表达水平,并通过骨代谢中的骨吸收影响BMD。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至今仍是再生医学急需攻克的难题。尽管各种治疗手段较之前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疗效仍不能令人满意,最终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丧失。近几十年来,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尤其是干细胞技术的发展,为SCI的治疗提出了新的方向。传统的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移植缺乏足够的供体来源并涉及伦理问题和免疫排斥,而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有着近似ESCs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1],避免了免疫排斥反应及伦理问题。iPSCs作为一种可直接从组织中获取并应用于自体移植的来源细胞,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干细胞领域研究的热点[2]。笔者就iPSCs移植在SCI修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对比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5月~2014年5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人. A组采用前路手术进行治疗;B组采取后路手术进行治疗,分别记录2组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A组患者进行前路手术治疗后有效人数为36人;B组患者进行后路手术治疗后有效人数为35人,2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明显改善,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对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均有显著疗效,手术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该患者的手术方式,使得手术的疗效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后路椎间盘镜手术(MED)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O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均佳,但前者创伤小、恢复快,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