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全肩关节置换术中,影响关节假体长期存活的关键因素是关节盂假体的固定方式和松动可能性。近年来,生物材料科学的发展使新型的、可降低假体松动率的关节盂假体的开发成为可能。多孔钽(porous tantalum,PT)衬垫骨小梁金属肩关节盂假体(美国Zimmer公司)可促进假体-关节盂界面间的骨质形成,提高假体的稳定性,降低松动发生率。聚甲基丙烯酸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水泥本身无成骨作用,且会造成钽金属多孔表面机械闭塞,因此在用于初始固定时可起到预防骨整合的作用。而磷酸钙骨水泥具有骨传导特性,与PMMA应用方式相同,具有与松质骨相似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且磷酸钙可被骨吸收和替代,这些特性使其可能成为提供关节盂假体初始稳定固定及PT衬垫内骨内生性的良好替代品。本研究通过生物力学仿真模型,检测3种PT衬垫假体不同固定方法(单纯压配、磷酸钙水泥固定以及PMMA水泥固定)的稳定性,并与标准全聚乙烯关节盂假体对照组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索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的临床特点及最佳治疗方法,以便指导临床治疗。对APL合并DIC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初治APlL患者25例,给予全反式维甲酸20mg,每日2次口服;三氧化二砷1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诱导分化治疗。待早幼粒细胞脱颗粒后加用化疗。在患者治疗同时给予血小板补充、新鲜冰冻血浆、纤维蛋白原、冷沉淀、凝血酶原复合物,适当应用氨甲苯酸、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DIC。根据血常规、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调整用药。应用多因素分析初诊时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水平,年龄等因素与出血严重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5例APL患者中(低危组5例,中危组13例,高危组7例)合并DIC22例,DIC发生率为88%。22例合并DIC患者中经系统治疗后,DIC得到纠正2l例(95.5%),死亡1例(4.5%)。第1疗程获得完全缓解(CR)23例(92%),平均CR时间为31.8±7.2d。诱导至完全缓解期平均输注血小板7.68±5.88u,红细胞8.90±5.69U;发生DIC患者中平均输注新鲜冰冻血浆21.92±19.32U,血小板数恢复时间29.3±9.3d,PT恢复时间12.7±9.5d,APTT恢复时间为11.6±8.6d,FDP恢复时间16.0±9.3d,纤维蛋白原恢复时间12.3±8.3d。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时白细胞数〉10×10^9/L及APlH延长为严重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初治APL易发生DIC,因此早期积极输注血制品,积极应用抗凝血及抗纤溶的药物及肝素,尽快使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水平,达到早期纠正DIC,可明显降低早期APL因DIC造成的死亡,高白细胞血症及AFTT 延长为严重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化疗对男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2012年1-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留取精液的化疗后男性急性白血病患者14例,同期抽取同院生殖医学中心体检的正常生育力男性40例,按《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五版)进行精液常规检测,评估精子浓度、前向运动(progressive motility,PR)精子百分率。结果 10例精液未见精子,4例精子浓度均数及PR精子百分率均数较正常组明显降低,化疗后男性组的精子浓度均数(0.94×106/ml)、PR精子百分率均数(4.07%)与正常生育力男性组的精液参数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化疗药物会导致精液中精子质量下降,故在进行化疗之前应关注男性生殖力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型铁螯合剂地拉罗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继发性铁过载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解放军总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期间应用新型铁螯合剂地拉罗司治疗MDS继发性铁过载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输注量、血红蛋白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共有8例MDS继发性铁过载患者服用地拉罗司,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中位年龄52(38~71)岁。治疗3个月后,疗效评价为完全反应(CR)3例,微小反应(MiR)3例,稳定铁过载(SIL)2例,总反应率为75.0%(6/8),中位红细胞输注量为2(1~3)u/月。治疗1年后,疗效评价为CR 5例,MiR 2例,SIL1例,总反应率为87.5%(7/8)。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1年后SF显著降低[(871.0±584.2)vs(2164.9±1233.6)ng/m1]、血红蛋白显著升高[(101.5±34.59)vs(65.37±21.35)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5例患者脱离输血,其余3例中位红细胞输注量分别为0.5 u/月、1.5 u/月及2.0 u/月。治疗1年后,仅1例患者死亡。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者3例,腹泻1例。结论地拉罗司治疗MDS继发性铁过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对于50岁以上的骨质疏松患者,继发性骨折后易出现内固定器械松动,患者骨质再生能力差,愈合困难,治疗效果不佳。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具有促进骨生长作用的生物材料,以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然而目前关于采用生物材料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研究少见,临床前试验亦需要尽可能地模拟临床患者的相关环境,以使动物实验的结果能够迅速转化为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皮下软组织肌肉间隙淋巴瘤样肉芽肿病(1ymphomatoidgranulomatosis,LYG)的病例分析探讨LYG的病理、MICM(骨髓形态、免疫分型、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PET/CT和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应用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LYG的病理改变,骨髓细胞涂片法观察骨髓细胞形态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分型,多重巢式PCR检测异常基因表达和突变,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血清EBV—DNA含量,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成像(18F—FDGPET/CT)术明确临床分期。结果表明,患者发病时右大腿内侧有肿物和右颌下淋巴结肿大,但PET/CT检查发现患者全身多处软组织内有异常软组织影伴高代谢改变,且累及肺、甲状腺、淋巴结和胃;右大腿内侧肿物活检证实为淋巴瘤样肉芽肿病Ⅱ级,但骨髓细胞涂片显示无异常肿瘤细胞浸润;白血病免疫分型为NK细胞比例增高伴表型异常;染色体核型为46,XY[24];多重巢式PCR未检出异常基因表达和突变;FQ—PCR检测显示EBV—DNA〈10^2 copies/ml;2个周期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0.7gd0、环磷酰胺1.4gd1、表柔比星90mgd1、长春地辛4mgd1、泼尼松90mgd1—5)化疗后,PET—CT显示原双腿皮下软组织肌肉间隙高代谢结节样影基本消失,但左侧胭窝区域软组织内仍可见部分高代谢病灶,影像评估为PR。结论:淋巴瘤样肉芽肿病是一种罕见疾病,发病率极低;皮下软组织肌肉间隙淋巴瘤样肉芽肿病在国内外文献均未见报道:该病发病机制未明确,无标准治疗;PET/CT能发现临床体检不能发现的病变,能够再进行更准确的分期;PET/CT检查对淋巴瘤样肉芽肿病的辅助诊断、分期、疗效评价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观察S-腺苷蛋氨酸在白血病抗肿瘤药物肝损伤中的防治作用.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到2012年4月期间,接受化疗治疗的6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保肝药物治疗疗效.根据保肝药物不同分为A组27例及B组35例.A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联用S-腺苷蛋氨酸治疗,B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联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2周后肝功能指标变化.B组5例化疗急性肝损伤患者换用了S-腺苷蛋氨酸作为补救治疗.结果表明,A组保肝治疗后ALT、AS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无1例(0/27)患者出现急性肝损伤.B组14.29% (5/35)的患者出现了急性肝损伤,换用S-腺苷蛋氨酸治疗后肝功能均在中位时间8(5-14)日得到了良好的恢复.结论:S-腺苷蛋氨酸在防治化疗药物性肝损伤方面效果优于复方甘草酸苷.  相似文献   
8.
背景:不同的手术入路方式进行髋关节置换后临床疗效和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差别较大。 目的:观察外侧与后外侧手术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评价随访2年髋关节功能影响的差异。 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阳江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93例髋关节置换患者,依患者手术入路情况分为外侧手术入路组(45例,60髋)及后外侧手术入路组(48例,60髋)。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得到较好的随访,平均随访2年,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置换后中期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是后外侧入路组在置换过程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输血率、术后血红蛋白水平、置换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均优于外侧入路组(P < 0.05),但置换后2年时,2组患者疗效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且后外侧入路组和外侧入路组患者置换后感染、脱位、假体松动、骨水泥反应、术中致股骨近端骨折、静脉血栓栓塞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采用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有利于患者置换后早期恢复,但远期效果与外侧入路接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有限元的方法,模拟人体最佳边界条件,探寻行走过程中股骨的生物力学情况。方法根据股骨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且网格化。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AnyBody模拟正常人平地行走时的动作,导出股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的肌肉力。利用Geomagic studio和Hypermesh软件完成目标模型与AnyBody模型的坐标匹配,将肌肉力加载在股骨上。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上计算步态过程中股骨受到的von Mises应力、应变的大小及其集中部位。结果在站立相中期,股骨受到的应力最大,为27.70 MPa,应力集中在小转子稍下方偏后侧。股骨在对侧承重期的受到的应力最小;在摆动相,应力集中在股骨中下段的内侧,为3.52 MPa。最大应变出现在站立相中期,大小为0.39 mm,位于股骨头;在摆动相,应变最大位于股骨中段,大小为0.12 mm;对侧承重期股骨的局部应变最小。结论人体行走过程中,在站立相中期,股骨的小转子稍下方偏后侧局部受到的应力最大,而最大应变集中出现在股骨头。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粒细胞肉瘤(primarygranulocyticsarcoma,PGS)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15例PGS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化疗组8例(包括单纯化疗、化疗加放疗、化疗加手术、化疗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和非化疗组7例(手术、手术加放疗)。化疗均采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方案。结果表明:化疗组与非化疗组PGS患者进展成骨髓广泛受累的发生率分别为25%和85.7%(P〈0.05),化疗可以显著减少进展为骨髓广泛受累的发生率。化疗组与非化疗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6.06±14.97个月和12.21±6.83个月(P〈0.05),化疗可以延长PGS患者的生存时间,特别是2例经过化疗结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目前尚活存,生存时间分别为39个月和45个月。结论:采用AML化疗方案治疗PGS,可以降低进展为骨髓广泛受累的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化疗结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望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