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推动下,秉承“四个回归”的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思想,结合“三全育人”的培养目标,要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授课中不仅能接受知识的传授,同时能得到思想的升华,找回初心和梦想。文章从方剂学课程入手,重新思考方剂学课程德育目标,找到方剂学思政教育的融入点,培养适应新时代爱事业、爱祖国的一流本科学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方芪参降脂饮对颈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易损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258例颈AS斑块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痰湿阻滞证、瘀阻脉络证、浊毒内蕴证和肝肾亏虚证、气虚证5型。给予复方芪参降脂饮口服,疗程为6个月。检查各证型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及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结果颈AS患者易损斑块分布以瘀阻脉络证和浊毒内蕴证组远大于其他证组(P〈0.05)。治疗后瘀阻脉络证、浊毒内蕴证、气虚证组颈动脉易损斑块IMT、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及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复方芪参降脂饮对稳定瘀血、浊毒、气虚证易损斑块效果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脂及抗炎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研究集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消化道疾病之一,属祖国医学的“胃脘痛”“吐酸”“呃逆”“嘈杂”等病症。临床发病率高,治疗上易于反复,缠绵难愈,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特点,在其治疗中发挥了独特的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对CSG的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康复治疗与护理对脑卒中上肢合并症的影响.方法 对1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患病3个月后上肢合并症的发生率.结果 肩痛发生率16.46%,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8.86%,肩手综合征发生率3. 16%.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采取适当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可减轻其上肢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乌梅丸是《伤寒论》治疗厥阴病的主方,主治“蛔厥”“久痢”。现代拓展其临床运用,治疗多系统疾病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近些年药理学研究阐明乌梅丸具有抗炎、调节免疫、调节肠道菌群、调节多调信号通路、降血糖、降血压、抑制肝纤维化、改善哮喘气道重塑、抗肿瘤等药理作用,体现了乌梅丸多靶点、多通路治疗多种疾病的特点。今后需要对乌梅丸发挥作用的药效学成分进行分析,构建活性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的药理学完整体系,充分挖掘乌梅丸的临床运用价值,做到古方新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基于网络平台的中医心理疗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和对疾病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3月6日至20日在武汉雷神山医院住院治疗的COVID-19患者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常规西医.心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方芪参降脂饮对颈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易损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258例颈AS斑块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痰湿阻滞证、瘀阻脉络证、浊毒内蕴证和肝肾亏虚证、气虚证5型。给予复方芪参降脂饮口服,疗程为6个月。检查各证型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及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结果颈AS患者易损斑块分布以瘀阻脉络证和浊毒内蕴证组远大于其他证组(P<0.05)。治疗后瘀阻脉络证、浊毒内蕴证、气虚证组颈动脉易损斑块IMT、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及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复方芪参降脂饮对稳定瘀血、浊毒、气虚证易损斑块效果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脂及抗炎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辨证论治是指导中医临床诊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之一,中医学以整体观和恒动观为指导思想,而五运六气是中医学天人合一思想的精粹,运气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是中医治疗学不可或缺的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对于临床辨证论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作者多年研究学习五运六气理论,临床经验丰富,并灵活运用运气方,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以整体观和恒动观为指导思想,而五运六气体现了天人相应的整体医学观和三因制宜的科学性,五运六气是中医学天人合一思想的精粹,姚娓教授师从顾植山教授学习五运六气理论而用之于临床,其依据己亥年土运不及,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是年风燥火热,在一定情况下会出现火热燥胜之象的运气特点,灵活运用三因司天方之审平汤,达异病同治之功,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