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PICC导管/静脉直径比在预测血液肿瘤患者有症状性导管相关血栓的最佳临界值。方法 选取留置PICC的273例血液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结合彩超监测有症状性血栓发生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导管/静脉直径比最佳临界值。结果 6.23%患者发生了有症状性导管相关血栓。导管/静脉直径比35%~45%、≥46%的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栓的的风险分别是≤34%患者的16.762、15.529倍。导管/静脉直径比38%是预测导管相关血栓的最佳临界值。结论 导管/静脉直径比与血液肿瘤患者PICC导管有症状性血栓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置管操作时,应尽可能保证该比值≤38%。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经中心静脉插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CVC)测量中心静脉压值的一致性.方法收集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科实施PICC及CVC的住院患者62例,分别经PICC与经CVC测量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应用Bland-Altman分析评价2种途径测得中心静脉压数值的一致性.结果 Bland-Altman分析表明:经PICC测得的中心静脉压值高于经 CVC测得的中心静脉压值,2种途径测得中心静脉压值一致性界限为(2.024,-1.214)cmH2O(1 cmH2O=0.098 kPa);3%(2/62)的点在95%的一致性界限以外,在一致性界限范围内,2种途径测量中心静脉压差值的最大值为1.80 cmH2O,最小值为-1.0 cmH2O.结论经PICC与经CVC测得的中心静脉压值一致性好,经 PICC测量是中心静脉压测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首次换药时间对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穿刺点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17例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在PICC置管后24 h常规进行首次换药,观察组则在术后48 h首次换药,比较两组置管后穿刺点渗血、感染及愈合情况。结果两组置管后穿刺点愈合较好率及换药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48 h首次换药,可促进穿刺点愈合,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缺乏的白血病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危险因素,并为其有效防控提供对策。方法 收集362例次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样本来源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及患者预后,并对是否感染多重耐药菌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提出防控对策。结果 共有47例次(13.0%)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检出样本中,痰液及血液的比例最高,分别为21例次(44.7%)及9例次(19.1%);在多重耐药菌的分布构成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占40.4%;32例次(68.1%)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好转出院。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住院次数≥6次、发热、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留置引流管及既往感染过多重耐药菌5个变量是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留置引流管及既往感染过多重耐药菌是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中性粒细胞缺乏的白血病患者感染的多重耐药菌种类较多,多从痰液及血液中检出,且以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总体预后较好;中性粒细胞缺乏的白血病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危险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应加强监测与筛查,制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