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90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据Medscape.com 12月15日报道(Additional reporting by Noelle Mennella and Ben Hirschler),一种针对H5N1禽流感病毒的试验性疫苗的早期试验显示它使人体产生了良好的免疫反应,并且非常安全。  相似文献   
2.
尽管急性排异率已经显著降低,并且肾移植后移植物的短期存活率已经改善,但是在过去的十年里长期存活率几乎没有改变。这强调了需要关注改善长期净健康收益的新免疫抑制策略的紧迫性而不是把重点放在短期收益的一个方面,如早期排异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5.真菌感染 与细菌感染相反,真菌感染必须被彻底清除,并且在使用供体之前有治愈的证据。使用抗真菌药物可能导致受体显的肾损害、肝损害和/或药物交互作用。在为数不多发表的关于在肝移植后由供体导致的感染个例中,供体的真菌感染,常常由取器官之前没有被诊断出来的念珠菌或曲霉菌引起。[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测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 DNA全序列,分析S区基因缺失模式、频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慢性HBV感染者59例,其中HBV携带7例,慢性肝炎31例,肝硬化10例,重型肝炎6例,原发性肝癌5例.结果 25.4%(15/59)慢性HBV感染者有s区基因缺失,未发现S基因缺失.Pre-S基因缺失均见于C基因型患者.Pre-S基因缺失患者中,20%(3/15)HBsAg、抗HBs共存,与无S区缺失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PreS基因缺失与病程(偏相关系数0.28,P=0.049)、抗病毒治疗(偏相关系数-0.451,P=0.036)有密切关系.结论 Pre-S基因缺失在基因C型、严重肝病及活动性HBV复制患者多见,可能与病程长及抗病毒治疗有关.Pre-S基因缺失可导致HBV免疫逃避或免疫治疗失败,可能是肝脏疾病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HCC)排在世界常见肿瘤的第五位和肿瘤相关死亡原因的第三位,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主要健康问题。在美国1975年到1998年间在其它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下降的同时,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却增加了80%。根据数学模型估计,因为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和肝硬化患的存活时间延长,故未来它的发病率会进一步升高。事实上,在西欧和北美国家,HCC通常发生在肝硬化患中,因此肝硬化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据Medscape.com 12月15日报道(原载Clin Infect Dis 2004;39:1802—1809),青少年和一些成年人应该重新接种百日咳疫苗以降低向婴幼儿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HBV为环状、部分双股的DNA病毒,慢性HBV感染可引起严重的肝脏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肝癌及肝功能衰竭等。HBV—DNA的负链上有S、P、C及X4个开放的编码区,S区基因全长1167bp,由S基因、前S基因(Pre—S)组成,Pre-S包括Pre-S1/Pre-S2基因,各有其起始密码ATG。Pre-S还包含T、B淋巴细胞表位,它在HBV复制、宿主免疫反应及病毒进入肝细胞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慢性HBV感染的不同肝脏病患者血清HBV全序列,分析S区基因序列缺失的模式、频率、临床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HIV-1逆转录酶耐核苷类药物突变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的不断开发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的应用和推广,艾滋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然而,对一种或多种抗逆转录药物耐药的H/V-1变异株的出现成了影响HAART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强对HIV-1耐药突变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目前HIV-1逆转录酶耐核苷类药物突变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据Medscape.com5月6日报道(原载Thorax 2005;60:361—362,401—409),感染SARS后的幸存经常留有肺功能减退、活动能力和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降低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
据Medscape.com 12月9日报道(原载Nature 2004;432:769—774),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类分子在决定HIV病情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个发现可能对设计预防HIV病毒的疫苗有重大意义。现已知HLA—Ⅰ类分子通过将致病原蛋白释放到被感染细胞表面来使CD8 T细胞聚集。然而,HLA—A和HLA—B在这个过程中各自起多大作用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