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目的 通过比较右心室心尖部及不同间隔部位(室间隔高位、中位、低位)起搏患者血浆N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QRS时限,探讨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植入VVI或DDD型起搏器患者122例,按照右心室不同起搏部位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P)组、右心室间隔面起搏高位组(RVSP1组)、右心室间隔面起搏中位组(RVSP2组)、右心室间隔面起搏低位组(RVSP3组),观察4组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前及术后18个月心电图QRS时限、血浆NT-proBN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以及出现心血管事件等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导线和起搏器植入,并完成随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RVSP2组较RVAP组显著减低(4.5%对40%,P<0.05).术后RVAP组QRS时限最宽,RVSP2组起搏QRS时限最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患者RVAP、RVSP1、RVSP3组NTproBNP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RVAP组最高(P<0.05);4组患者LVEDV术后18个月与术前比较,RVSP3组与RVAP组有不同程度增加(P<0.05),其中RVAP组增加显著(P<0.05);术后18个月RVSP组LVEF均无显著减低(P>0.05),而RVAP组显著减低(P<0.05).结论 选择右心室中位间隔部起搏,起搏QRS时限最窄,患者NT-proBNP水平低,可能为起搏器植入患者理想的起搏部位.  相似文献   
2.
QT离散度(QTd)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1项预测心脏复极同步的新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介入治疗对QTd及校正QTd(QTcd)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BNP)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方法2008年1月-10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协会分级标准(NYHA)Ⅲ~Ⅳ级,快速检测BNP,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血浆BNP浓度差异。结果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血浆BNP浓度显著升高,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血浆BNP浓度下降。血浆BNP浓度与心血管事件发生有密切关系。结论BNP水平可以指导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并可以预测失代偿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临床诊断策略中的意义.方法 11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临床资料和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non-CAD)组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8例.其中57例ACS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19例、双支病变组16例、三支病变组22例,并根据Jenkins积分分为0~7分组23例、8~ 15分组27例、16~32分组7例.分别检测各组入院时血清PLGF水平,并进行比较.40例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分别检测术前30min、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血清PLGF水平.结果 AMI组血清PLGF水平为(38.33±10.14)ng/L,UA组血清PLGF水平为(37.44±13.32) ng/L,均显著高于SA组的(20.90±3.88) ng/L及non-CAD组的(20.34±4.53) ng/L(P< 0.01);AMI组与UA组、SA组与non-CAD组血清PL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血清PLGF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Jenkins积分0~7分组、8~ 15分组、16~32分组血清PLGF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接受PCI的患者术后第1天血清PLGF水平为(32.03±7.41) ng/L,显著高于术前的( 23.86±6.91) ng/L(P< 0.05),术后第2天血清PLGF水平[(29.37±6.99) ng/L]较术后第1天呈回落趋势(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AMI患者血清PLGF水平与心肌肌钙蛋白T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水平无显著相关性(r=-0.158,P=0.421;r=0.302,P=0.118).结论 血清PLGF水平是反映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失稳定或斑块破裂的一个炎性标志物,对ACS疑似病例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姚丙南 《江苏医药》1998,24(10):759-759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常见病,其中肾性高血压是终末期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有效地控制血压是延缓慢性肾衰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肾功能不全的肾性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物时,需注意既要达到降压的目的,又要防止肾功能损害加重,我们使用苯那普利与哨啦帕胶联合治疗慢性肾衰肾性高血压3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对象:1996年以来收住的住院病人共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57.5岁,病程7~21年。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必要的内科综合治疗,停用各类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两周。两周末测动态…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观察伊贝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逆转及降压疗效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择 6 0例轻 ,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同时伴左室肥厚患者 ,分两组进行治疗。治疗组 :口服伊贝沙坦 15 0mg ,每日 1次。对照组 :口服苯那普利 10mg,每日 1次。两组治疗 8周后进行评估 ,应用超声心动图进行对照。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 ,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83 3% ,对照组为 86 77%。两组心脏结构均有显著改善 (P <0 0 5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伊贝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逆转及降压作用与苯那普利同样有效 ,可作为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下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及Tei指数与患者预后关系.方法 连续选择242例首次植入VVI或DDD起搏器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定期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检测BNP水平,计算心室累计起搏比例,记录按照其是否出现心血管事件,分为心血管事件组(A组)及非心血管事件组(B组),并对相关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A组58例,B组184例,B组患者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BNP及Tei指数无变化,术后2年,BNP可增加,LVEF及LVEDD无变化.A组患者术后6个月BNP及Tei指数均有变化,术后2年,BNP及Tei指数明显增加,LVEF值及心功能降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NP、Tei指数是心血管事件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长期RVA起搏者BNP水平与心功能有关,可早期监测心功能变化,对于持续较高水平BNP、Tei指数的RVA起搏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预后不良,应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9.
QTd是体表心电图各导联QT间期间的差异,反映局部心室复极的不同。为评价心脏病可能发生猝死危险提供了依据。我们观察了急性心肌梗塞溶栓血管再通时QTd的变化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探讨再灌注对心脏的电稳定及心律失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组织运动瓣环位移技术(TMAD)检测长期右心室起搏(RVAP)对左心室整体与节段收缩功能的影响,为左心室早期心功能受损检测提供新的方法。方法入选行DDDR模式起搏的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均为RVAP,在术前以及术后1年采用TMAD技术检测二尖瓣环六个位点二尖瓣环位移(MADseg)、整体位移(MADglobal),采用M型超声检测左心室收缩期同步性指标TAS-POST以及双平面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实验室检查 N 末端 B 型利钠肽原(NT-proBNP),根据起搏器程控检查计算心室累计起搏比例(Cum%VP)。同期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与术前以及健康对照组比较,术后DDDR组LVEF、NT-proBNP无显著改变(P>0.05),然而其二尖瓣环各位点MAD以及二尖瓣环MADglobal均减低(P<0.05);与术前比较,DDDR组术后TAS-POST增加(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ADglobal与Cum%VP显著负相关(r=-0.646,P=0.000)。结论长期RVAP左心室纵向整体与节段收缩功能以及同步性减低,TMAD可早期监测心功能受损,为长期RVAP患者早期心功能异常的检测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