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状腺淋巴造影是显示甲状腺实质、外形、甲状腺引流淋巴结情况的一种较新的方法。自1968年Sterns等注射碘油在狗的甲状腺实质内显示甲状腺及颈淋巴结以来,Matoba和Kikuchi(1969),Beales等(1971)和Sachdeva等(1974)先后应用此法子临床,获得较满意效果。我院自1979年5月至1980年12月,共作了甲状腺淋巴造影45例(其中经  相似文献   
2.
190例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中有72例梗阻性黄疸,70例检查成功,其中69例黄疸的病因及阻塞部位得到确诊。1例胰钩状突腺癌因胰管钩状突枝未显影而误诊。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60普通钡餐和160例胃双重造影结果,对此区的正常X线标志进行分析,并讨论了其在诊断上的意义。贲门皱襞形式是贲门定位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双重造影所见将其分为四型;Ⅰ型(占9.15%),呈星环状;Ⅱ型(占39.8%),呈星茫状,Ⅲ型(占41.84%),呈轨道状或喇叭状,Ⅳ型 (占9.15%),表现为裂孔上贲门的生理性突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T颗粒胶片(TML-1感绿片)与硫氧化钆稀土增感屏组合同感蓝片(XK-1)配钨酸钙增感屏两种屏—片体系的成像质量,探讨T颗粒技术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井下煤工160例,均摄同期T颗粒感绿片及感蓝片高千伏胸片,分别对卤化银晶体观察、增感屏荧光观察、物理条件、肺部各点密度值和胸片的观察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TML-1感绿片比XK-1感蓝片银盐颗粒分布更均匀;X线照射稀土屏绿光的亮度明显高于钨酸钙的蓝光;TML-1感绿片比XK-1感蓝片的曝光量减少至1/3;TML-1感绿片胸片密度值为0.24-2.74,XK-1感蓝片胸片的密度值为0.30-2.60,感绿片有更大的宽容度,载有更丰富的信息量;圆孔观片法表明,TML-1感绿胸片比XK-1感蓝胸片显示微细结构更清晰,其形态具体可靠,直观性更强。结论 T颗粒技术可明显提高影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并可提高信息传递功能,拓宽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160例正常胃底贲门的双重造影结果为基础,分析了胃底贲门的正常X线标志,并结合50例胃底贲门病变讨论了其在临床诊断上的意义。认为:胃双重造影能更清楚地显示贲门及胃底的三种正常标志;细致分析贲门胃底正常标志的病理改变有助于贲门胃底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1968年以来兴起的新技术。我国各地从1973年以后相继开展这种检查,到1978年10月的不完全统计,才做过近千例。我院从1979年7月底至今年3月底,共做过这种检查31例(32例次),初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78年9月至1982年4月施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70例,成功61例(87.1%),其中置管引流术16例。 PTC适应症:(1)确系肝外梗阻性黄疸。(2)过去有黄疸史现已消退但疑有不全梗阻者。(3) ERCP失败者。(4)经各种检验仍不能肯定性质的。PTC禁忌症:(1)碘过敏。(2)凝血机能障碍。(3)肝肾功能处于衰竭、腹水者。(4)疑肝包虫。 PTCD适应症:(1)减黄作术前准备。(2)治疗上代替胆道分流手术。(3)肝泡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自己体会介绍了经皮肝穿胆管造影的操作方法,并以实行该法的36例结果,结合具体病例对胆管结石、胰头癌、壶腹癌、胆管癌、外伤性胆道狭窄、硬化性胆管炎及腹膜后肿瘤等造影特点进行分析、并简要讨论了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低张十二指肠造影是在十二指肠双重造影时注射平滑肌松弛剂抑制肠蠕动,使肠壁呈低张和充分扩张状态,以达得良好显示肠腔轮廓和粘膜皱襞的一种方法。1968年Bilbao首先应用本法诊断早期胰腺癌和梗阻性黄疸。现将我院1979年以来连续64例低张十二指肠造影的正常和异常结果作一小结。  相似文献   
10.
新疆汉族、维吾尔族正常女性骨密度差异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新疆汉族、维吾尔族正常女性骨密度的差异性。方法 血、尿检查正常,体检正常,腰腿活动自如,无肝炎、甲旁亢、肾及肾上腺疾病或服用类固醇、激素的病史的汉族女性174人。维吾尔族女性90人。年龄20~70岁,分5个年龄组,每组15~35人。采用Cann—Genant发明使用的参考标准件法。检查时常规腰椎置位,标准件放于腰下,侧位定位像上于L2,L3,L4,L6各椎体中央设置一扫描层面与椎板平行,在CT横断面图上使用ROImange键用尽量大的ROI区测量椎体松质骨的CT值和标准件管内溶液的CT值,逐一记录,按公式BMD=Ch×(Hb—Hw)/(Mh—Hw).求腰椎骨松质骨密度值。结果 (1)各年龄段维族骨密度均数均较汉族为高。汉族、维族女性的骨密度均在30~39岁组达峰值,之后随年龄增加而下降。有类似的骨密度变化的规律。(2)各年龄组内(横向比较)各均数汉族与维族比较只在30~年龄组中有显差异(P<0.01),此年龄组的骨密度均数较其他组为高.为峰值期。其余各年龄组汉族的骨密度均数虽然低于维族.但无统计学上的显性差异;(3)汉族、维族女性身高无显的统计学差异,体重有显差异(P<0.05)。结论 (1)汉族、维族女性骨密度各年龄段均数比较均有差异。汉族低于维族。(2)两民族女性身高无差异性,体重差异有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