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海地区880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地区880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检测顾兰琴夏绍源陈培丽我们在1992年10月至1995年10月对上海市儿童医院住院的肺炎患儿作常见呼吸道病毒抗原的检测。临床诊断为肺炎、毛细支气管肺炎和哮喘的发病在一周以内的住院病人,采用解放军262医院APAA...  相似文献   
2.
中国部分城市A组轮状病毒感染状况调查及VP7血清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 研究我国A组轮状病毒感染状况及VP7血清型分布。方法 利用PAGE电泳检测北京、沈阳、新乡、上海、深圳、广州六个城市1997和(或)1998年秋冬季婴幼儿腹泻A组轮状病毒的感染状况,并采用RT-PCR方法对4种主要的VP7血清型(G1、G2、G3和G4型)进行分型。结果 374份标本中有181份为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48.4%。各地标本的检出率为32%-63%之间,北京、上海地区两年的检出率基本近似。阳性标本经PCR分型方法鉴定G1、G2、G3和G4型的感染率分别为89.5%、6.1%、2.8%和0。有两例为G1和G2型混合感染,另有1例经测序证实为G9型。各地之间、每年之间RV的流行状况略有差异。结论 G1、G2、和G3型是我国A组轮状病毒感染的主要血清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HBsAg多肽的分离,各个多肽的分子量和它们的抗原性,并对一些主要多肽作为乙型肝炎疫苗的可能性进行讨论,认为HBsAg的多肽有可能作为乙型肝炎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4.
非甲非乙型肝炎163例中散发性戊型肝炎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1995~1998年上海地区小儿病毒性肺炎流行特点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小儿病毒性肺炎流行特点。方法:采用桥联酶标法,对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毒抗原检测。结果:1735例中病毒抗原阳性者1225例,阳性率为70.61%。其中腺病毒占20.27%,副流感病毒1,3占16.59%,合胞病毒占16.09%,副流感病毒2占15.36%,流感病毒A占10.42%。阳性患儿男女比为1.37:1,<1a占42.37%,1 ̄3a占31.42%。每  相似文献   
6.
1992年冬到1993年春上海地区小儿肺炎的病毒病因探讨夏绍源,顾兰琴,陈培丽(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200041)检测试剂用解放军北京262医院研制的APAAP桥联酶标试剂盒。用抗病毒抗体与被检标本细胞内的病毒抗原特异性结合,经第一抗体的桥联作用,通过...  相似文献   
7.
1326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流行病学统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院多年来对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进行多病原监察,其中对于病毒鉴别采用无选择地进行患儿下呼吸道分泌物中脱落细胞内病毒抗原检测,现将近2年来的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 1995年6月至1997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1326例,其中男780例,女546例;年龄从1个月至12岁,其中小于1岁537例,~3岁417例,>3岁  相似文献   
8.
1999年夏秋季上海部分地区儿童B型流感的一次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夏秋季 ,上海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出现高峰。为调查其中病毒感染情况 ,我们自 1999年 7月~ 10月间共收集 2 46例因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咽部和气道分泌物 ,采用解放军第2 6 2医院APAAP桥联酶标试剂 ,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流感病毒A型和B型 ,副流感病毒Ⅰ、Ⅲ型和Ⅱ型 ,及腺病毒 (Adv) 3、7型的感染发病情况。在 2 46例患儿中 ,193例病毒抗原阳性 ,阳性率高达 78 46 % ,其中流感病毒B型 46例 ,占 2 3 83% ;RSV35例 ,占18 13% ;副流感病毒Ⅰ、Ⅲ型 33例 ,占17 10 % ;Adv 2 4例 ,占 12 44 % ;副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9.
采用无肝炎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对流免疫电泳滴度>1:16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血清,经亲和层析和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纯化HBsAg,再经SDS-PAGE(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在LKB 7900 Uniphor电泳仪中分离而得的HBsAg多肽,其分子量为22,500和26,000的二段多肽即为本实验所制备的疫苗(可以排除其他人体蛋白的混入)。 用双向扩散法比较HBsAg多肽和HBsAg对抗-HBs的反应,两者沉淀线相切,说明HBsAg多肽是HBsAg抗原决定簇的组成之一。 HBsAg多肽经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亚急性毒理试验和少量人群中试用后二年多时间的观察,证明此疫苗对人体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G1型轮状病毒中和抗原VP7基因变异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我国G1型轮状病毒主要中和抗原VP7基因的变异特点。方法 对1988-1998年收集自北京、沈阳、新乡、上海、深圳、广州、重庆等7个城市的23份G1型轮状病毒毒株VP7cDNA序列进行测定,并结合核酸电泳带型和G1型单抗的ELISA检测结果分析VP7基因的变异特点。结果 我国G1型轮状病毒VP7变异有一定规律,主要集中在aa41、49、57、65、68、74、94、97、147、170、217、218、268、281、291,即VR3-5、VR7-8以及多肽C端的部分区域内,各地区之间没有明显差别,虽然随时间不同个别氨基酸可能发生替换,但仍同属Jpn-417支系;aa91位可能参与构成G1型VP7的抗原表位,某些位点的氨基酸变异可能与核酸带型改变有关。结论 在研制疫苗时,应采用基因和抗原性具有代表性的近期毒株,同时定期监测抗原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