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儿,男,6月,因阵发性咳嗽4天,外院拟诊为"支气管炎",予以林可霉素1.8g+10%葡萄糖250ml静脉点滴,速度为15gtt/min,约半小时后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唇绀,呼吸困难,四肢冰冷,即转入我院.查体:体温37.4℃,呼吸:45次/min,体重7.5kg,脉搏不及,垂危病容,嗜睡状,面色苍白,嘴唇紫绀,四肢厥冷,双肺闻及干性罗音,心音不能闻及,腹平软,肝右肋下1.0cm,未引出病理性神经反射.心电图示"心室扑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s,CABG)对冠心病患者 QT间期离散度(QTd)、QTc离散度 (QTcd)及 JT离散度 (JTd)的影响。方法 测定 33例 CABG术前和术后的 QTd为 CABG组 ,并以 33例确诊为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 ,而暂未行 CABG手术和装支架的病人作对照组。结果  1CABG前和对照组比较 QTd无显著增大 (P>0 .0 5 )。 2 CABG组术后病人的 QTd、QTcd及 JTd显著减小 (P<0 .0 5 )。 3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 QTd、QTcd及 JTd与术前比较 ,无明显改变 (P>0 .0 5 )。结论  CABG能使 QTd、QTcd及 JTd减小  相似文献   
3.
平板运动试验对确定冠脉临界病变治疗方案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平板运动试验(TET)对决定冠脉临界病变患者治疗方案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4月在我院介入中心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血管狭窄程度50%~70%的患者共115例,以上患者在CAG术后2~3d内行TET,再将TET结果阴性者分为A组(50例),TET阳性可疑患者分为B组(29例),TET结果阳性者分为C组(36例),最后比较三组中介入治疗及药物治疗比例,并对治疗效果随访1月~3年零4个月,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A组50例,其中46例采取药物治疗,4例予以介入治疗(PCI),B组29例,24例药物治疗,5例给予介入治疗;C组36例,介入治疗23例,药物治疗13例;C组介入治疗显著多于A、B两组(P〈0.005),A、B两组药物治疗率显著多于C组(P〈0.005),两种治疗率A、B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平板运动试验能客观地反应心肌缺血状况,且方法简便易行,对于有冠脉临界病变患者治疗有较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对临床及X线检查发现的心脏增大病例的病因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分析120例临床和X线检查发现心脏增大,心胸比例在0.55以上的各种超声表现. 结果不同病因的心脏增大超声检查具有不同的特征性改变. 结论二维超声在心脏增大的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62例1月内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的患者,将这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60.42%(58/96)、特异性69.88%(116/166)、精确度66.41%(174/262)。在运动时间、运动贮量(最大METs)、峰值血压等方面,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差异明显(P<0.05),双支以上冠脉病变组与单支冠脉病变组对比亦有显著差异(P<0.05)。双支以上病变组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诊断冠心病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通过多项指标综合判断可以初步推测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6.
动态心电图在起搏器植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评价起搏器功能状态的价值。方法:对93例起搏器植入术患者进行随访,分析起搏、感知及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和症状。结果:起搏功能异常1例,检出感知异常28例,检出率为31.18% (29/93),除1例感知异常及1例起搏异常在常规心电图中检出外,其余均在DCG中发现。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起搏器程控调整和相应的临床处理后,28例中22例(78.6%)起搏及感知异常有不同程度改善或消失。结论:DCG监测对间歇性起搏及感知功能异常检出率较高,DCG是起搏器随访不可或缺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脏病的病因及临床相关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动态心电图检测出的908例室性心律失常病例进行病因及临床相关因素分类,并进行分析。结果:在有、无器质性心脏疾病的患者中均可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其发生率由多至少依次为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心肌病、先心病、病因不明、病窦+房室传导阻滞(SSS+AVB)、糖尿病。而相关因素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依次为左室肥大、心功能损害及心房颤动。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能提高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有利于心脏病及心律失常的诊治,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8.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原因不明、病死率颇高的心肌病,病理上以心肌变性、纤维化、心脏扩张、心室收缩功能降低最为突出,同时易合并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栓塞。伴发多种心律失常乃其重要特征之一,而室性心律失常又为重中之重,也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不容乎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则是心律失常检出率最高的检查项目,通过此项检查可及时了解患者心律失常情况,进而采取控制措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窒息是目前新生儿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优生优育。现将我院1992年1~11月61例新生儿窒息病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新生儿窒息61例,男33例,女28例。占同期住院新生儿17.4%(61/350)。窒息程度根据生后1分钟内Apgar评分0~3分为重度,4~7分为轻度。轻度窒息组45例中35例有围产高危因素,其中3例有2种高危因素;重度窒息组16例除1例外  相似文献   
10.
清病患儿常在精神因素影响下发病。近年来,受家庭及学校教育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儿童病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现将我院自1995年1月~1997年6月收治的22例儿童病病患者情况,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4例,女8例,男女比为1.6:1。7~10岁9例,~13岁13例,均为学龄儿童。农村发病12例,城市10例。父母务农8例,父母经商10例,父母干部4例。父母文化程度分别为小学、初中和中专。1.2临床表现1.2.1病因:所有病例都有精神因素刺激。其中12例因学习紧张、考试压力大、成绩不理想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3例因父母外出经商得不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