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导师制在药学本科生培养教育中的必要性。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分别对2005和2008级药学本科的学生以及药学院的本科生导师和非药学院的非本科生导师进行调查。结果高年级的学生认为导师制非常有必要,并对自己的科研、考研和就业有重要的作用,并对自己顺利度过大学生活有重要的影响意义,低年级的学生则认为自己还没有学习专业知识,因此对本科生导师制概念比较模糊和陌生,但是希望有专业老师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指导。对药学专业的本科生导师调查则认为,高年级的学生由于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对自己的科研有帮助的同时,也对科研有较浓厚的兴趣,因此愿意对自己辅导的学生在各方面尽心尽力辅导,而其他专业的老师则认为工作量较大,没有精力对学生进行太多的指导,所有调查老师均表示这么大的工作量,没有明显的待遇提高不合理。结论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很有必要,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掌握好专业知识的保障,也是提高教师科研水平的一种有效地方法,但是由于工作量大,因此学校要考虑给予导师良好的待遇。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是否能够有效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帮助在校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选取广东医学院药学专业176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个组,其中一组由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另一组不配备班主任,由专职辅导员任班主任,4年后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情况、社会活动情况和科研情况.结果发现,由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的学生组在学习、社会活动和科研情况方面明显优于无专业教师任班主任的学生组,提示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明显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现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目前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现状,为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及研究方向,本文综合国内外与肝纤维化的发病及治疗的相关文献40多篇,简要地阐述了医药界治疗肝纤维化的概况以及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并总结了甘草次酸的主要药理作用,发现目前对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主要集中在肝星形细胞(HSCs)激活和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与成纤维细胞、TGF-β信号转导、PDGF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TNF-α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以及COX-2、ECM介导的肝纤维化、氧化应激介导的肝纤维化发生和发展。西医疗效还不十分理想.加上药物价格昂贵。不良反应大、阻碍了肝纤维化治疗的发展。而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有其独特优势,不仅从单方面治疗肝纤维化,还兼顾脾肾等器官的保护,注重整体调理,辨证论治.中药治疗还具有价格优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研究。甘草次酸具有抗炎抗免疫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抗病毒、抗氧化、体外抑菌及保肝作用,并治疗肝纤维化提供了强而有力的依据,但甘草次酸治疗肝纤维化通过哪个途径进行仍然是现代医药研究热点和未知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广东医学院在新药研究与开发课程中,改变了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采用课题设计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自选题目,综合多学科理论、药品知识和对疾病的认识,完成了课题设计,并进行了开题报告,既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更提高了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本科药理学课程教学中探索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型教学新模式,综合评价该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为今后进一步推广适合高校的药理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7月广东医科大学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两个班级的13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班级将其分为试验组(n=64)和对照组(n=66)。试验组采用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型教学新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线下课堂教学模式,收集分析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并比较两组线下和线上测试成绩。结果 试验组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线下测试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线上测试平均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教学模式可提升教学效果,对学习兴趣、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等有帮助,值得在药理学教学中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是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内在体现,是培育社会主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根本要求,是培养大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精神的客观需要。诚然,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状况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大学生荣辱观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现象。为了更好地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深入学习宣传、重视课堂教学、抓好实践环节、注重育人环境、加强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