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群新  田国刚  朱少飞 《海南医学》2006,17(8):120-120,129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时对颅脑显微手术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择期颅内占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二组,FP组以芬太尼0.03μg/(kg·min)持续静脉注射维持,RP组以瑞芬太尼0.2μg/(kg·min)持续静脉注射维持,视病人血压,脉搏及术中反应调整异丙酚用量,维持麻醉平稳,记录异丙酚用量,停药至拨管时间.结果瑞芬太尼0.2μg/(kg·min)或芬太尼0.03μg/(kg·min)都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但RP组异丙酚用量明显少于FP组、停止输注后其作用消退快于FP组.结论瑞芬太尼较芬太尼用于颅脑显微手术清醒快,苏醒质量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雷帕霉素对大鼠吗啡耐受形成的作用。方法选择鞘内置管成功的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M组、C组、MR组和R组(n=8),M组2次/d,连续7 d鞘内注射吗啡20μg;C组2次/d,连续7 d鞘内注射生理盐水;M R组2次/d,连续7 d鞘内注射吗啡20μg,并于第3天第2次注射吗啡同时鞘内注射雷帕霉素2.3μg,连续3 d;R组2次/d,连续7 d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并于第3天第2次注射生理盐水前鞘内注射雷帕霉素2.3μg,连续3 d。于鞘内注射前及第1、3、5、7天,第2次鞘内注药后30 min,采用电子Von Frey测痛仪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 WT),最后一次M WT测定结束后,随机取4只大鼠L4~6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 blot测定自噬标记蛋白LC3Ⅱ(LC3Ⅱ/LC3Ⅰ)及自噬调节信号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结果与M组比较,MR组鞘内注射第3、5、7天后,MWT均升高(P<0.05),虽然MR组MWT有降低趋势,但在第7天M WT仅比第1天下降43%,表明第3天后雷帕霉素与吗啡合用能部分逆转吗啡耐受的形成。Western blot结果:与C组比较,M组、R组和MR组第7天脊髓背角Beclin-1、LC3Ⅱ与LC3Ⅱ/LC3Ⅰ表达均上调(P<0.05)。与M组比较,R组和MR组第7天脊髓背角Beclin-1、LC3Ⅱ与LC3Ⅱ/LC3Ⅰ表达显著上调(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M组比较,第7天MR组脊髓背角Beclin-1表达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吗啡耐受开始形成时合用雷帕霉素可以部分逆转脊髓吗啡耐受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唐群新  田国刚 《海南医学》2006,17(9):101-101
目的观察吗啡、芬太尼用于骨科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80例下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二组:M组用吗啡2mg为负荷量,吗啡0.16mg·h-1 罗哌卡因3mg·h-1维持;F组用芬太尼0.05mg为负荷量,芬太尼0.01mg·h-1 罗哌卡因3mg·h-1维持.观察、纪录两组镇痛效果,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尿潴留等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M组病人术后恶心、尿潴留及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F组病人(P<0.05).结论吗啡、芬太尼均可有效减轻病人术后疼痛,但芬太尼副作用轻,更适合用于骨科病人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4.
小儿与婴幼儿法乐氏四联症 (F4)根治术麻醉要求高。一般分转流前、中、后三部分来处理。但转流前显得更为重要。由于机体代偿能力低下 ,稍不慎就会发生严重低血压 ,紫绀加重。故麻醉与手术操作极易发生意外。现将几年来 6岁以下 32例 F4根治术转流前稳定循环的体会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5.
我院用ZITI— 2 0 0 0血液回收机为术中大出血病人实施自体血液回输 15例。现就其中 2例出血量 2万余毫升的特大出血病例的抢救处理情况总结如下。1 病例简介病例 1 男 ,39岁 ,75kg。因车祸致腹部闭合外伤、休克送入院。查体 :BP 30~ 80 / 0~ 5 0mmHg ,HR 12 0次 /min ,皮肤苍白 ,神志淡漠 ,Hb 74g/L。立即开放中心静脉 ,快速输注晶胶液 ,快诱导插管IPPV通气。开腹后 ,腹腔血吸入ZITI— 2 0 0 0血液回收机储血罐 ,用肝素 (40U/mL)抗凝 ,经过过滤、清洗获得红细胞悬液 (Hct 0 33) 82 5 0mL快速回输。探明无污染 ,继续引流的腹…  相似文献   
6.
7.
8.
余松  唐群新 《海南医学》2001,12(7):23-23
实施最低流量麻醉 (MFA)时 ,因为麻醉气体被功能残气量 (FRC)稀释 ,吸入麻醉药浓度并不能迅速达到峰值。故使用初始要用高流量气体填充 ,2 0~ 30分钟后改为低流量[1,2 ,3 ]。但作者结合心外大剂量芬太尼麻醉为主的特点 ,不使用初始高流量而直接采用最低流量麻醉。并在诱导时预填 (predose)潘可罗宁 ,防止了芬太尼肌紧张带来的潜在缺氧危险。临床应用 1 52例 ,取得好效果 ,兹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52例 ,男 ,6 9例 ,女 3例。年龄 1 3岁~ 6 3岁 ,其中二尖瓣置换 (MVR) 94例(男 34例 ,女 6 0例 ,最小年龄 1 5岁 ) ;主动…  相似文献   
9.
王卡  田国刚  唐群新 《海南医学》2013,24(18):2681-2682
目的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在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方法神经外科拟行气管切开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NS组)。入室后D组在10 min之内缓慢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NS组则缓慢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T0)、药物注射结束时(T1)、局麻时(T2)、手术切皮时(T3)以及术毕(T4)时的HR、MAP、RR、SpO2。记录术中体动、呛咳、呼吸抑制及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NS组在T2、T3和T4的HR、MAP均明显高于T0时,D组上述时点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NS组(P<0.05);D组T1的HR、MAP均明显低于T0时(P<0.05)。术中高血压、心动过速、体动及呛咳的发生率D组明显低于NS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啶能减少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中体动、呛咳的发生,稳定血流动力学且未见呼吸抑制,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布美他尼对大鼠术后痛觉过敏形成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注药组、手术组及实验组。采用热辐射法(热痛敏)、von Frey细丝法(机械痛敏)及疼痛累计评分法(疼痛保护反应)观察、记录术前及术后2、4、6 h大鼠的行为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术后2、4、6 h背根神经节(DRG)的NKCC1表达,并行阳性细胞计数。结果手术组与实验组术后各时间点的热痛阈均降低(P<0.05);实验组热痛阈明显高于手术组(P<0.05)。注药组大鼠在注药后2 h的机械痛阈升高(P<0.05),手术组大鼠的机械痛阈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手术组与实验组术后疼痛累计评分均升高(P<0.05),但手术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手术组及实验组在各时间点阳性细胞计数均明显增多(P<0.01);组间比较,实验组的阳性细胞计数明显少于手术组(P<0.01)。结论鞘内注射布美他尼能提高切口痛模型大鼠的热痛阈值及机械痛阈值,降低疼痛累计评分,减少切口痛模型大鼠DRG的NKCC1的表达,提示布美他尼对急性疼痛过敏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其抗伤害作用可能与抑制NKCC1活动有关。NKCC1对急性痛觉过敏形成与维持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