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2篇
综合类   2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于2003年3月收治1例高龄剥脱性皮炎合并肺结核、肺白念珠菌感染、肾功能损害患者,经用康体多代替激素加对症综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唐秀生 《右江医学》2008,36(1):81-83
慢性荨麻疹是指皮损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的荨麻疹。由于该病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楚,治疗相对比较困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药物很多,用药方法和治疗时机也不尽相同,出现了组胺H1受体拮抗剂第二代药物、白三烯受体抑制剂,环孢素和激素类药物也应用于临床,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也取得很好的效果,对病因治疗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根本,现把国内外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33岁,因肛周皮疹3个月就诊。患者自诉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肛周有2粒米粒大小的苍白色扁平丘疹,界限清楚,无明显瘙痒,当时未予重视。而后丘疹逐渐增大、增多,表面无破溃、糜烂、出血,伴恶臭,感轻度瘙痒,无明显疼痛,曾多次在当地诊治(不详),疗效不佳。个人史:有冶游史。  相似文献   
4.
卡马西平致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1例右江民族医学院附院皮肤科唐秀生唐毓金(百色533000)患者,男,48岁。因颅脑外伤后遗症10年,于1995年12月21日入地区长蛇岭医院治疗,该院用“卡马西平0.1g,口服,每天2次”,共服9天,于1995年12月...  相似文献   
5.
输血和手术患者血清学检查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本院住院患者手术、输血前艾滋病、梅毒、乙肝、丙肝病毒感染情况,以评价本地区梅毒感染状况,为本地区性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住院患者手术前和输血前常规做RPR、HIV、乙肝表面抗原和丙肝抗原4项检查,RPR阳性筛选,TPPA确诊。结果3年20 889例受检病人中共查出梅毒感染者165人,阳性率为0.79%,以18~50岁者居多,女性高于男性,个体业主、美容美发、娱乐从业人员感染率最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地区梅毒感染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作为全国艾滋病重点防治地区,加强性病控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FOXP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广西壮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at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120例SLE患者和160名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DNA测序的方法对FOXP3基因-2383 C/T、-3281 C/A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FOXP3基因-3281 C/A多态性在SLE组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OXP3基因-2383 C/T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2383 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风险是-2383 C等位基因的1.715倍(OR=1.715,95%CI:1.165~2.525).联合基因型分析发现,FOXP3的-2383 T/-3281 A等位基因频率在SLE组中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383 T/-3281 A等位基因携带者显著增加了SLE的发病风险(OR=2.196,95%CI:1.165~4.142).结论 FOXP3基因-2383 C/T多态性与SLE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2383 T等位基因可能是SLE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7.
我科采用补骨脂注射液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中重度银屑病,并与单用NB-UVB治疗银屑病进行随机对照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入选标准:久治不愈的寻常型银屑病皮损达体表面积30%以上和对一般治疗无效或因副作用严重而不能继续治疗的红皮型及脓疱型银屑病患者.68例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和住院患者,临床和病理均符合银屑病,按就诊顺序将6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40岁(20~65岁);对照组36例,其中男28例,女8例,平均年龄41岁(21~60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白介素27(IL-27)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广西壮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135例SLE患者和150例正常人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DNA测序的方法对IL-27基因-964 A/G、2905 T/G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SLE组和正常人对照组中IL-27基因2905 T/G多态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63,P > 0.05),而IL-27基因-964 A/G多态性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9.88,P < 0.01)。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964 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SLE的风险是-964 A等位基因的1.725倍(OR = 1.725,95% CI:1.227 ~ 2.425)。联合基因型分析发现,IL-27的-964 G /2905 G等位基因频率SLE组(10.7%)显著高于对照组(5.3%)(P < 0.01),-964 G/2905 G等位基因携带者显著增加了SLE的发病风险(OR = 2.351,95% CI:1.228 ~ 4.501)。结论 IL-27基因-964 A/G多态性与SLE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964 G等位基因可能是SLE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四川农民。因躯干、四肢红斑、丘疹伴麻木2年,加重8个月入院。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背部、右手背、左下肢胫前大小不等的红斑,边界清楚,略高出皮面,自觉皮损处麻木。皮疹于日晒后有灼热感,范围扩大,且周围出现散在红色丘疹。有脱发现象,无发热。患者曾于当地诊所治疗(具体不详),皮疹渐转为暗红色。入院前8个月,患者右上臂屈侧出现手掌大小的红斑,呈鲜红色,边界清楚,高出皮面,局部皮温较高,有灼热感,无痒痛感,且躯干、四肢其他部位出现类似的点滴状红斑或红色斑块,双侧面颊出现对称性水肿性紫红斑,同时伴四肢乏力。以后每遇皮疹发热或加重时,乏力症状明显,且脱发较以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我院临床教学自九五级本科开始试行临床阶段见习,即上完理论课后,分组对该学期所学的学科轮转进行见习活动。作为新的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不免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也存在不同的意见。笔者结合皮肤科实际,发表个人见解。作为教学单位,探讨和研究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乃至各职能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推出临床阶段见习,本身就是我院重视教学研究,锐意改革的体现,是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举措。我们各个部门,各位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同样需要有这样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科学的、有效地实施,并不断地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