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形神医学理论与恶性肿瘤诊治显著相关。提出恶性肿瘤治疗形神统一理论(绝对统一和相对统一),将恶性肿瘤发展过程及相对应的治疗分为三期,创建更加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早期以治形为中心,追求形神绝对统一,评价重点在根除瘤体(CR,Recist判定标准)+症状消失;晚期以治神为重点,追求形神相对统一,评价重点在症状、合并症出现少而轻,忽略肿瘤增大至进展(PD);中期前半部分,评价重点在瘤体缩小(CR、PR、肿瘤缩小的SD)+症状改善,与早期治疗目标接近;后半部分评价重点在症状明显减少+瘤体增大速度减慢(肿瘤增大的SD、PD),与晚期治疗目标相衔接。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结合,为临床应用服务,先行创建形神统一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标准,根据疗效判定结果调整临床治疗。未来期待根治和姑息两大类治疗,全方位、多角度、分期、分阶段、多项目、多指标综合评价恶性肿瘤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吗啡快速滴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NRS≥4分的60例癌性疼痛患者进行吗啡快速滴定,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参照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进行吗啡滴定。结果 52例患者完成快速滴定,静脉组25例,口服组27例。两组滴定完成时NRS评分均≤3分,并均较滴定前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之间NRS评分在滴定前、滴定后和滴定前后差均无明显差异(P>0.05);吗啡制剂滴定完成时,口服组与静脉组的疼痛明显缓解,达到65%以上,但两组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静脉组滴定完成时间明显短于口服组(P<0.05);滴定后两组的ZP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口服组更为明显(P<0.05);滴定后两组的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静脉组便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吗啡快速滴定治疗中、重度癌痛时,口服及静脉滴注均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滴定,而静脉滴定的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益气健脾抗癌法对大肠癌组织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及亚型PKCδ、PKCε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大肠癌细胞HT-29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健脾组和益气健脾抗癌组.益气健脾中药由太子参、茯苓、白术、甘草、半夏、陈皮等组成,益气健脾抗癌中药由益气健脾中药加山慈菇、土茯苓、浙贝母和白花蛇舌草等组成.给药14 d后,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肿瘤组织PKC及其亚型PKCδ、PKCε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益气健脾抗癌法治疗后,移植瘤组织中:(1) PKC mRNA和PKC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和益气健脾组[(0.412±0.040) vs(0.596±0.021)、(0.540±0.015)和(0.261 ±0.019) vs (0.665 ±0.016)、(0.498±0.018),P<0.05或P<0.01];(2) PKCδ mRNA和PKCδ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和益气健脾组[(0.410±0,030) vs (0.233±0.025)、(0.261±0.034)和(0.516±0.029) vs (0.301 ±0.041)、(0.361 ±0.044),均P<0.01];(3) PKCε mRNA和PKCε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和益气健脾组[(0.215±0.021) vs (0.362±0.021)、(0.314±0.031)和(0.224 ±0.029) vs (0.368±0.044)、(0.359±0.029),均P<0.01).结论:益气健脾抗癌法对大肠癌组织PKC、PKCε的抑制及PKCδ的促进作用,可能是益气健脾抗癌法治疗大肠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抗癌中药对胃癌裸鼠肝脏和肾脏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方法在40只裸小鼠中随机选取30只腋下接种人胃癌SGC一7901细胞株,将成瘤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补脾对照组和补脾抗癌组,每组10只,剩余10只未种瘤裸鼠设为空白组。空白组和模型组予0.9%NaCl溶液灌胃,补脾对照组予益气健脾中药灌胃,补脾抗癌组予益气健脾合抗癌中药灌胃。各组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14天,观察动物的肝肾组织大体情况并称重,计算脏器系数,用WesternBlot法检测肝脏和肾脏PKC活性。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瘤鼠肝系数、。肾系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脾对照组和补脾抗癌组肝系数、肾系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模型组肝脏和肾脏PKC活性较空白组明显升高,补脾对照组和补脾抗癌组裸鼠肝脏和肾脏中PKC活性较模型组均下降(P〈0.01),其中补脾抗癌组较补脾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胃癌瘤鼠存在脾虚症状,益气健脾和益气健脾抗癌中药对胃癌裸鼠体质量、肝重、肾重、肝系数、肾系数,以及肝脏和肾脏中PKC活性均具有调节作用,且益气健脾抗癌中药对PKC的调节作用优于益气健脾中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与性别、年龄、手术及化疗史、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发病顺序、肿瘤分期、T2DM病程和降糖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入院的资料完整的肺癌合并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该类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并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医调理气机法对恶性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的肺癌患者,分为扶正抗癌组和理气抗癌组,对比2组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同时对理气抗癌组用药的安全性做出评价。结果:2组在症状总改善率方面没有差异,但理气抗癌组对肿瘤患者的失眠、少寐多梦、精神忧郁、五心烦热、心悸、神疲懒言、胸闷、咳嗽、喘息、气短、咳血、咳痰方面的治疗效果优于扶正抗癌组(P<0.05)。结论:中医调理气机法治疗恶性肿瘤安全性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身心症状、呼吸系统症状,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案的分析研究,探讨中药治疗是否可以延长宫颈癌患者的生存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月1日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并随访到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分别对患者的确诊时年龄、首诊KPS评分(百分制)、手术、放化疗、中药治疗情况(包括口服中药汤剂时间+中成药治疗情况)等因素进行分析,观察中药治疗是否为宫颈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再将患者分为早期(Ⅰ-ⅡA期)组,中期(ⅡB-Ⅲ期)组及晚期(Ⅳ期)组,进一步分析对于不同分期的患者,中药治疗是否可以影响其预后,最后观察中药治疗对Ⅰ-ⅡA期术后的患者及ⅡB-Ⅲ期放疗后的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共收集120例,其中早期患者(Ⅰ-ⅡA期)共60例,早期术后患者53例,中期(ⅡB-Ⅲ期)患者42例,中期放疗后的患者36例,晚期患者(Ⅳ期)18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中药治疗情况为120例宫颈癌者的预后因素(P<0.05),其中对于ⅡB-Ⅲ期患者的生存预后有明显的影响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延长宫颈癌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味五苓散及加味五苓散合用环磷酰胺(CTX)对S180腹水型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不同剂量加味五苓散组、CTX组及加味五苓散高剂量合用CTX对S180腹水型荷瘤小鼠生存情况及腹水中VEGF、EGF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加味五苓散组VEGF、EGF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加味五苓散高剂量合用CTX组VEGF、EGF的浓度低于单用CTX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加味五苓散高剂量合用CTX组至实验结束为止小鼠全部存活,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单纯加味五苓散组生存率随剂量增加而增高。结论:加味五苓散可下调S180腹水型荷瘤小鼠腹水中VEGF、EGF的浓度,从而抑制腹水形成,其作用强度随加味五苓散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加味五苓散合用CTX下调腹水中VEGF、EGF的浓度最明显且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味五苓散及加味五苓散合用环磷酰胺(CTX)对S180腹水型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不同剂量加味五苓散及加味五苓散高剂量合用CTX对S180腹水型荷瘤小鼠腹水指数、脏器指数以及用药前后的体重变化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加味五苓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加味五苓散高剂量合用CTX组与单用CTX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五苓散可抑制S180腹水型荷瘤小鼠腹水生长,加味五苓散合用CTX可提高疗效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荷瘤小鼠生存质量,本实验为加味五苓散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室依据,为进一步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前期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西医治疗恶性肿瘤分抗肿瘤和姑息治疗,止痛以WHO三阶梯止痛方案为主;中医药抗肿瘤可同时兼顾癌痛与症状等治疗,单个中药复方即可攻补兼施(抗肿瘤与姑息治疗)。三阶梯止痛方案中强阿片类药是癌痛治疗基石,中医药可协同作用,使强阿片类药增量幅度减小、时期延后,替代三阶梯方案第1阶梯给药方案,延长三阶梯方案第2阶梯药时间;调畅气机、疏肝理气-癌痛治疗关键,中药复方中止痛中药可提高癌痛疗效,力求最小剂量、最少味数达到止痛目的,加入相应中药饮片削弱强阿片类药恶心、便秘等副作用。随着强阿片类药用量逐步增加,中医药治疗重点也从治疗疼痛转为削弱强阿片类药副作用。从轻、中、重度疼痛评分及早、中、晚期疾病分期两个维度考虑选择止痛用药,轻度疼痛和疾病早期两个维度往往重合,状态较好的早期患者开始出现轻度疼痛时,用中医药初始介入治疗符合"伦理审查"要求。按阶梯给药原则内涵已发生变化,由三类作用机制不同的止痛药构成的三阶梯用药,变为由中医药方法和不同剂量强阿片类药联合。初始中医药没有达到预期止痛效果,可合并传统第2阶梯用药,或从小量吗啡片/针剂开始滴定,或用低剂量吗啡片剂代替第2阶梯用药,并根据止痛效果充分与否,调整吗啡剂量。小量吗啡片/针剂开始滴定,或低剂量吗啡片剂代替第2阶梯药,即中医药与强阿片类药双轨滚动互助、缓慢升阶癌痛治疗,中医药从初始介入开始,以替代第1阶梯药,到配合强阿片类药PCA为止,以降低增幅为主,减轻副作用为辅;强阿片类药可从小量滴定开始代替第1阶梯药,或用低剂量强阿片类药代替第2阶梯药,并随止痛需要增量至第3阶梯,最后应用PCA作为内科终极止痛方法。中医药与强阿片类药结合方案不排斥抗惊厥、抗抑郁、类固醇等辅助药物联合应用,可在肿瘤不同阶段(早/中/晚/终末期)将抗肿瘤肿瘤和姑息治疗有机无缝隙融合。未来期待明确中医药与强阿片类药协同止痛机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