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额部入路锥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自发性基底核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额部入路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自发性基底核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发性基底核出血患者154例,出血量均为50-80ml。按入院时间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额部入路组(79例)和颞部入路组(75例)。额部入路组经穿刺靶点定位后,采用经额部入路锥颅置管血肿抽吸引流术。颞部入路组采用传统颞部入路锥颅置管血肿抽吸引流术。比较两组术后7、14、30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标准)、残余血肿量以及脑疝、再出血、脑积水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①术后7d复查头部CT,示额部入路组残余血肿平均体积明显低于颞部入路组(t=9.17,P〈0.01);脑疝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颞部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χ^2=4.53,均P〈0.05);术后14及30d两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8;t=16.81,均P〈0.05);再出血、脑疝、脑积水、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30d内病例合并统计,额部入路组再出血、脑疝、脑积水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为3.8%(3/79)、6.3%(5/79)、3.8%(3/79)、5.1%(4/79);颞部入路组分别为16.0%(12/75)、18.7%(14/75)、5.3%(4/75)、21.3%(16/75),除脑积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额部入路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疗效及安全性优于传统的颞部入路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经额后部入路锥颅置管血肿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79例,并与同期采用传统颞部入路微创手术治疗的75例患者进行比较.于手术后7、14及30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术后脑疝、再出血、脑积液等并发症及死亡率的观察比较.结果 术后14及30 d,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术后30 d,观察组总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认为经额后部入路锥颅置管血肿抽吸液化引流术作为一种全新微创手术方式,其疗效及安全性明显优于传统颞部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唐尧根同志的《略论临床工作中的预防医学》一文(见《中级医刊》1986年第2期第7页)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好就好在立意新颖,具有独到的见解,作者将医德教育、临床工作和预防医学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对临床工作中的预防工作内容、预防措施、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和解决办法做了详细而切合实际的阐述,这种题材的文章在常见医学刊物上还是少有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血清内皮素水平与老年血管性痴呆及再发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老年血管性痴呆、再发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与健康查体者各45例的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及内皮素水平,同时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血管性痴呆组及再发梗死组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IgG平均浓度分别为(101±13)U/ml、(98±12)U/ml,血浆内皮素分别为(85±12)ng/L、(81±14)ng/L,显著高于TIA组(60U/ml±10U/ml、57ng/L±10ng/L)及健康对照组(46U/ml±8U/ml、41ng/L±6ng/L)(P〈0.05或P〈0.01),同时前2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后2组(P〈0.01)。TIA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老年脑梗死再发及血管性痴呆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机制之一可能系通过慢性炎性反应引起血清内皮素增高。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经额后部入路锥颅置管血肿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与传统微创手术方法的疗效比较。方法经额后部入路锥颅置管血肿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79例(观察组),并与同期采用传统颞部入路微创手术治疗的75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各组出血量均为50~80m l,观察组采用额后部入路进行穿刺,同时使用有可调节钻入深度的限位器的钻头,钻穿颅骨,置入硅胶管抽吸部分血肿后,再引流。对照组采用传统颞部入路手术治疗,其余同上。于手术后7d、14d及30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术后脑疝、再出血等并发症及死亡率等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后7d两组之间比较神经功能评分(改良爱丁堡 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标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死亡率、脑疝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4d及30d比较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30d两组总并发症(再出血、脑疝)及死亡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额后部入路锥颅置管血肿抽吸液化引流术作为一种全新微创手术方式,其疗效及安全性明显优于传统颞部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糖尿病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细胞凋亡及缺氧诱导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70只,采用腹腔内一次性注入新鲜配制的1%链尿佐菌素(STZ)及线栓法建立糖尿病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随机分成依达拉奉干预脑缺血再灌注组(干预组)30只、非依达拉奉干预脑缺血再灌注组(非干预组)30只、假手术组5只和正常组5只.前两组又分为缺血2h再灌注1h、6h、12h、24h、48h、72h亚组,每亚组5只.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水平.结果 依达拉奉干预组各个时间点脑皮质区凋亡细胞数及缺氧诱导因子表达量均低于非依达拉奉干预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可明显减少糖尿病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数,同时可减少缺氧诱导因子的表达.在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具有明显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毕向锋  唐宝苍 《医学争鸣》2002,23(13):1198-1198
1 临床资料  Wallenberg综合征 16 (男 12 ,女 4 )例 ;年龄4 2~ 72 (平均 5 9.6 )岁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8例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史 4例 ,冠心病史 5例 . 16例均为急性起病 ,经住院治疗 14例好转出院 ,2例死于中枢性呼吸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为眩晕 9例 ,呕吐 7例 ,步态不稳 8例 ,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饮水呛咳 6例 ,头痛、复视、呃逆各 2例 ,病变同侧面部痛温觉障碍 2例 ,对侧躯干痛温觉障碍 10例 .同侧肢体共济失调 10例 ,不同程度的同侧软腭麻痹、咽反射减弱或消失 10例 ,同侧 Horner征 10例 .全部病例于病后 2~ 14 d行头颅CT平扫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