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食物不耐受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分析其不同肠段黏膜肥大细胞及5-HT的变化,探讨食物不耐受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初筛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并对其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及结肠镜检查,分别在回肠末端、回盲部、乙状结肠、直肠处钳取黏膜活检,进行5-HT定量及肥大细胞计数。结果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食物不耐受阳性率为56%。根据其食物特异性IgG检测结果将受试者分为阳性组及阴性组。阳性组受试者回肠末端、回盲部、乙状结肠及直肠部位的5-HT浓度均值与阴性组同部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受试者肠黏膜5-HT的浓度均在回肠末端最高。阳性组回肠末端黏膜的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阴性组(P〈0.01)。阳性组回肠末端黏膜的肥大细胞数显著多于回盲部、乙状结肠及直肠等部位(P〈0.01)。阴性组回肠末端黏膜肥大细胞计数与乙状结肠及直肠相比,有明显增多(P〈0.05)。阳性组患者回盲部黏膜肥大细胞数量与5-HT浓度呈显著相关性。结论腹泻型IBS合并食物不耐受者肠黏膜肥大细胞数增加,且以回肠末端肥大细胞数增加更为明显。并发现该类患者肠黏膜肥大细胞数增加与5-HT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清内镜结合电子染色(i-scan)在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343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应用普通内镜检查、高清内镜普通白光模式、高清内镜i-scan模式检查,根据肉眼所见管腔黏膜的变化,判断是否有胃黏膜萎缩,取黏膜做病理检查,比较病理组织学结果。结果普通内镜检查100例,诊断萎缩性胃炎54例,诊断率为54%;高清内镜普通白光模式检查114例,诊断萎缩性胃炎83例,诊断率为72.8%;高清内镜i-scan模式检查129例,诊断萎缩性胃炎110例,诊断率为85.27%。与病理组织学结果比较,普通内镜、高清内镜普通白光模式、高清内镜i-scan模式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37%和76.09%;74.70%和80.65%;78.18%和84.21%。结论高清内镜iscan模式与普通内镜、高清内镜白光模式相比更容易发现胃黏膜萎缩的病变位置,有助于萎缩性胃炎的检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共病、相位角与老年人肌少症相关的肌肉质量减少的相关性,以及慢性病共病、相位角对老年人肌肉质量减少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8年8月1日—2019年7月31日入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老年科,年龄≥60岁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筛查。收集患者基本情况(性别、年龄、用药数、共病数、有无骨质疏松症、有无吸烟史等),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血肌酐、血尿酸、铁蛋白、维生素D、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结果。计算年龄调整后查尔森合并症指数(age-adjusted 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aCCI)。采用InBody S10生物电阻抗身体成分检测仪进行人体成分测试,记录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相位角(phase angle,PhA)。部分患者接受握力测量。肌肉质量减少采用2019年亚洲肌肉减少症工作组(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AWGS)推荐...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胃肠病,其症状反复,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食物可引发或加重IBS患者的症状,其实质即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得到肯定,目前包括细菌"代谢‘毒物’假说"、"免疫或炎症反应假说"、"物理或化学刺激假说"等.因此食物因素在IBS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当前研究IBS病因的热点之一,本文将对食物敏感及食物引发IBS的可能机制、检测方法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精神应激方法复制内脏高敏感动物模型过程中大鼠的心理行为学变化。方法采用持续避水应激刺激方法复制内脏高敏感动物模型,通过分析结直肠扩张(colorectal distention,CRD)诱发的腹壁收缩反射(AWR)及肌电活动改变对模型进行鉴定,在制模过程中持续观察大鼠体质量、肠道运动(排便颗粒)改变并采用旷场实验观察大鼠的心理行为学变化。结果①应激组的大鼠60 mmHg CRD压力刺激下的AWR评分及VMR与假性应激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随着应激天数的增加,应激组的大鼠的体质量逐渐下降,应激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应激天数的增加,排粪粒数逐渐下降,但应激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2);③应激刺激后大鼠的站立次数及跨越分格线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避水应激刺激可成功复制内脏高敏感动物模型,显著抑制大鼠体质量增加,改变其肠道动力,降低大鼠兴奋性,诱发其抑郁样行为,为其潜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无症状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静息期全脑的活性特征,初步探讨默认网络在无症状R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15例无症状RE患者、15例有症状RE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行无任务刺激静息态下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采用比率低频振荡振幅(fALFF)方法,比较和分析无症状RE患者、有症状RE患者和健康对照组fALFF增强和减弱区域特征.应用SPM 5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单样本t检验分别观察各组静息态显著活性区域,双样本t检验观察比较无症状RE组与健康对照组及有症状RE组全脑活性区域特点.结果 健康对照组及无症状RE患者、有症状RE患者在静息期活性脑区基本相似,内脏感觉处理相关网络内仅小部分脑区活性发生改变.无症状RE患者静息期默认网络内活性脑区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有症状RE患者相比,右侧中央沟盖、右侧颞上回、右侧脑岛、右侧颞横回、右侧中央后回、颞极和颞上回fALFF减低[峰值点坐标(X,Y,Z)为(50,-6,1 2),t=2.7874,P<0.01].结论 静息期默认网络活性特征的差异可能在无症状性RE患者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